論文被抄襲,他卻很高興。他說,研究生教材《高等工程地質(zhì)學》的編寫者基本匯集了國內(nèi)的權威專家。這本書抄襲了他的論文,說明學界開始認可他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紅土形成理論了。而此理論若成立,將顛覆幾十年來建立的“中國紅土、巖溶體系”。讓他揪心的是,“抄襲還抄錯了!”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副教授符必昌將涉嫌抄襲的中南大學博導徐林榮告上了法庭。
符必昌是昆明理工大學電力工程學院的一名副教授。偶然的一次機會,他發(fā)現(xiàn)全國發(fā)行的研究生教材《高等工程地質(zhì)學》(2005年3月第1版)在“紅粘土”一節(jié)大量抄襲了他的論文。“我當時越看越興奮!”符必昌說,這本書的編寫者基本匯集了國內(nèi)的權威專家,還包括7名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他們編的書里用了我的理論,說明他們對這個理論的認可!”
事情還得從1989年說起。那時,剛從中國地質(zhì)大學畢業(yè)的符必昌帶著學生,在呈貢實習。一個學生提出疑問,石窯上面為什么覆蓋紅土?符必昌回憶著,包括所有權威的教科書在內(nèi),對于紅土的解釋,都是碳酸鹽風化形成。“從我上大學時,老師就是這么教我們的。”但面對眼前白色的碳酸鹽,符必昌對紅土的形成產(chǎn)生了質(zhì)疑。
符必昌深知,紅土還具有表征地球發(fā)展演化的重大科學價值,紅土對我國云南、貴州、四川等十幾個省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義重大。紅土、巖溶基礎理論的研究關系到對石漠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的研究,關系到機場、橋梁建設、城市規(guī)劃以及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等課題。
于是,他帶著自己的團隊,在云南翻山越嶺、跋山涉水,開始了10余年的調(diào)查和研究。
給學術界帶來一場大地震?
1997年,他們終于得出階段性結論:紅土不是由碳酸鹽形成的,而是花崗巖、玄武巖等硅酸鹽通過“風化作用、微團;饔、成土作用”三個作用后形成的。隨后,他與黃英、方麗萍共同撰寫了《紅土化作用及紅土的工程地質(zhì)分類》一文。
符必昌等人提出的理論,與傳統(tǒng)的“紅土”概念有著天壤之別,甚至完全是對立的。“一旦這個理論被學術界認可,儼如一場地震,必將給學術界帶來很大的動蕩。”而且,將證明目前的很多水利水電工程、城市建設工程存在問題,因為“基礎理論就是錯誤的”。
但是,想推翻一個“權威”了幾十年的“真理”,何談容易?只有一步一步來。因此,這場“公布”,他們一準備就很多年。沒想到,3年后,他們在別人編寫的高等教材里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理論。
“抄襲還抄錯了!”
《高等工程地質(zhì)學》由趙樹德、廖紅建、徐林榮等主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其中,“紅粘土”一節(jié)由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林榮編寫。昨日,記者對比符必昌等人的論文和這本教材,發(fā)現(xiàn)確有幾段是相同的,即介紹“風化作用、微團粒化作用、成土作用”三個作用如何形成紅土。
符必昌介紹,他后面仔細讀這本教材時,覺得不對勁了。“他們同意我們的方法論,卻在結論里又用了以前普遍的結論,即紅土是由碳酸鹽風化形成的!”“這不是張冠李戴又回到以前的錯誤理論了嗎?”符必昌著急了。
“抄襲還抄錯了!”符必昌說,他一定要糾正錯誤,以免造成更大的誤導。此外,“太不尊重我們了”,《高等工程地質(zhì)學》并沒有將他們撰寫的《紅土化作用及紅土的工程地質(zhì)分類》一文列為參考書目,也沒有署他們的名字。
“目前剽竊學術成果并隨意篡改內(nèi)容的行為泛濫,并且愈演愈烈,學術作品剽竊的危害性遠遠大于剽竊普通作品的危害。”于是,符必昌委托云南震序律師事務所張宏雷,將徐林榮、機械工業(yè)出版社以及售書商云南清華實業(yè)有限公司一起告上法庭,請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高等工程地質(zhì)學》一書的出版、發(fā)行、銷售,收回并銷毀已發(fā)行的侵權書籍《高等工程地質(zhì)學》;公開賠禮道歉并連帶賠償原告損失8萬元。日前,昆明中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我沒有必要去抄襲!”
昨日,記者電話采訪了徐林榮教授。他表示,主觀上,他并沒有必要去抄襲符必昌等專家的研究成果,因為他和符教授的研究方向不一樣。之前他和符教授不認識,“得知這件事情后,我們很重視,我也愿意接受媒體和大眾的監(jiān)督。”
至于《高等工程地質(zhì)學》是否抄襲了符教授的研究成果,徐林榮表示,因為這是一本高等院校教材,在主編下面設了編寫小組,他負責其中一個編寫小組,而涉嫌抄襲的章節(jié)是小組中另一位老師所編寫。“得知符教授的質(zhì)疑后,我們很重視,向那位老師了解情況,那位老師還沒有答復。目前還在進一步溝通中。”他也告訴記者,《高等工程地質(zhì)學》的編寫人員名單里,并沒有這位“老師”的名字。
“對于向法院起訴,符教授有其本身真實的感情,我們很尊重,也重視對知識產(chǎn)權的保護”,徐林榮說,“對我來講,不管怎樣,以后會對自己有更嚴格的要求。”
徐林榮教授是否認可符必昌的“紅土不是由碳酸鹽風化形成”的理論呢?他表示,術業(yè)有專攻,他對紅土的研究不是很多,對此也沒有專著。“我們只是編寫了一本教材,教材就具有普遍觀點。”關于符必昌說的“抄襲還抄錯了”的觀點,徐林榮說:“我們在編寫教材時無意對符教授的學術成果進行評價。而且我的專長不在這里,我沒有任何回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