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迷提前觀看《建國大業(yè)》
廣州日報和金逸珠江電影院線日前聯(lián)合邀請了與祖國同齡或同生日的30名影迷觀看了《建國大業(yè)》。從影迷觀影調查結果可以看到絕大部分觀眾覺得這部主旋律獻禮片值得一看,認為其票房會達到3億元以上。至于明星云集參演《建國大業(yè)》,有觀眾直言沒必要搞這么多明星,沒有這些明星電影一樣好看。
不過,部分觀眾覺得影片與以往主旋律電影沒有突破。甚至有老齡觀眾覺得特型演員太少,因為覺得來看這樣熟悉的歷史故事,就是想看看這些人演得像不像,同時也有觀眾最遺憾周潤發(fā)沒有出演該片。(記者 沈遠安)
焦點1:
跟其他主旋律影片相比有沒有突破?
觀眾 半數(shù)以上認為并沒太大突破
在兩個多小時的觀影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觀眾退場的情況,大家都很有興趣地看完影片。在給影片打分時,60%的觀眾給了優(yōu)秀(90~100分),其余40%的觀眾給了良好(75~89分),沒有出現(xiàn)60分以下的評級。從這樣的打分看出觀眾還是非常認可《建國大業(yè)》的質量。而記者隨機對觀眾采訪時,他們基本都認為影片不錯,挺好看。這樣的口碑也意味著他們都愿意推薦其他朋友進影院觀看這部最值得一看的獻禮片。
不過,雖然《建國大業(yè)》的成績優(yōu)秀,但在調查其與其他主旋律影片相比有無突破時,有超過半數(shù)的觀眾覺得沒有突破。大家主要認為從電影制作本身來說,《建國大業(yè)》并沒太大突破。有觀眾認為,影片是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一次串聯(lián),沒有明顯的主線,但能感覺到影片的大氣。
編輯部鑒定 很有才,很突破
突破是肯定的,單是給170多個明星每人一個亮相的鏡頭就已經(jīng)空前絕后地考驗了導演的平衡能力。但很顯然為了照顧明星犧牲了劇情,抗日戰(zhàn)爭之后國共兩黨之間比《無間道》更精彩,比《潛伏》更叫絕的斗爭該多么波瀾壯闊,卻因為要安排這么多明星,導致影片的情節(jié)幾乎都像碎片似的,扯成了一段又一段。
——龍迎春
有突破!督▏髽I(yè)》既多、快、好、省地將表現(xiàn)了一眾風云人物身上的大動作和歷史感,也在一眾無名或有名的小人物上涂抹了一把幽默色彩,廚師范偉為“搶救”主席的菜而犧牲,士兵王寶強和團長葛優(yōu)打到北平城門下的幽默的對話,紅軍戰(zhàn)士劉燁接受毛主席的檢閱,那種激動、緊張、光榮、傷感,百感交集,這些細節(jié)以小見大,讓人最難忘。
——劉麗琴
用偶像明星吸引眼球,這種想法很有才、很有突破!——戴雨靜
焦點2:哪個演員演得最好?
觀眾 唐國強張國立陳坤排前三
這次觀看《建國大業(yè)》的30名影迷,年齡介于20歲到29歲之間的占了60%,而30%的觀眾則超過40歲。出現(xiàn)這樣的觀影群正顯示了《建國大業(yè)》本身對這兩個年齡段的觀眾的吸引。
記者調查顯示,年輕觀眾多數(shù)為了來看明星。而超過40歲的觀眾則表示,他們更多是對那段歷史有深厚的感情,是為了重溫那段難忘的歷史才走進影院。
在幾十位明星參演的情況下,觀眾表現(xiàn)出了對唐國強和張國立的喜愛,其主要原因也在于這兩個人的戲份最重。此外,扮演蔣經(jīng)國的陳坤也榜上有名。而其他如許晴、鄔君梅等主要角色沒有得到觀眾的青睞。
編輯部鑒定 陳道明劉燁陳坤最難忘
之所以將陳道明排在第一位,在于他在僅有的三場戲里,將人物刻畫得令人過目難忘。在接民盟主席張瀾的時候,他竟然能將“我是國民黨上海警備司令部第三大隊副隊長閻錦文”這句不是臺詞的臺詞說得令人拍案叫絕,演技實在是頂級中的頂級。后來看資料才知道,他為這么三場戲捧了厚厚的一堆材料,還特別研究過這個人物愛擺酷,大腕加上高度敬業(yè),難怪如此成就。 ——龍迎春
劉燁演得很出色。他所飾演的老紅軍戰(zhàn)士讓人有很多感慨,短短的幾句臺詞,表現(xiàn)出極其復雜的情感,有戰(zhàn)爭終于勝利時的激動、有回顧痛楚時的傷感、有見到最高領導時的緊張和那種喜極而悲的情緒……在短短的幾句臺詞里透視出艱辛和苦難,讓我感動萬分。
——戴雨靜
在這部星光燦爛的群戲和并不是以講故事為主的影片中,陳坤將一個理想主義青年的躊躇滿志以及遭遇挫折的黯然無奈演得很有層次,充滿驚喜。其次是陳凱歌演的馮玉祥,鳴槍示威、提著白燈籠闖入“義弟”老蔣的辦公室,能武能文,感情飽滿。 ——劉麗琴
焦點3:演領袖,是否形似?
觀眾 朱德最像
由于很多觀眾對《建國大業(yè)》反映的60年前那段歷史還記憶猶新。所以他們帶著看歷史人物的心態(tài)來看這部電影,看完之后自然要比較一番這些特型演員扮演的歷史人物和心目中的印象是否一致。在調查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朱德的扮相最像,給觀眾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唐國強也獲得觀眾好評。而張國立首次扮演蔣介石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認為在氣質上和相貌上都有幾分相似。不過,也有觀眾表示鄔君梅演的宋美齡氣場不夠,“不太像”。
那振奮的場面,讓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卻發(fā)現(xiàn)整個影院里就沒有人應和。是什么讓現(xiàn)在的人們變得沒有激情?現(xiàn)在的執(zhí)政者們,怎么樣才能在選舉中踏踏實實地得到這種激情擁護?
期盼著……
眾多的明星出場,很多人非要從反面去想:是不是明星們想透臉、占個好名聲,人家有這個必要嗎?他們也是有激情的中國人,有機會誰不想上呀!導演這樣的安排很好,反正我們知道歷史的人不需要關注情節(jié)的起伏,把這么多明星拉過來養(yǎng)眼的同時,再次回味和感受一把。
謝謝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