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建國大業(yè)》剛剛上映初期,導演韓三平就曾經(jīng)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吸引“80后”的青年人來看。從該片公布演員陣容開始,大家就在探討,看《建國大業(yè)》,是看明星,還是看歷史。其實這些都不重要,如同導演說的一樣,這是試驗,明星迎來關注,關注的不僅僅是明星,還有歷史,那么效果就達到了。那是否80后追捧這部電影的重要原因就是有眾多明星的加盟呢?國慶期間,湖南衛(wèi)視《零點鋒云.聯(lián)盟影評》傾力制作《建國大業(yè)》國慶特輯,獨家為您揭開《建國大業(yè)》得到80后追捧的十大背后內(nèi)幕。
1、文學副導演居然80后
電影《建國大業(yè)》受到80后年輕一代人的關注,最主要的原因是影片填補了80、90后的空白,電影成功的背后,誰又能猜想到跟與一位80后主創(chuàng)董哲的努力密不可分。在《零點鋒云.聯(lián)盟影評》錄制的《建國大業(yè)》專輯中,在《建國大業(yè)》中擔任文學副導演的80后董哲透露說,這是韓三平導演第一次設置的這個職位,而在場的中國百位影評人鄭洞天則感嘆道,這也是中國電影歷史的第一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陣容依舊明星
提到電影《建國大業(yè)》的第一反映,自然是影片強大的明星陣容。觀眾觀影的態(tài)度產(chǎn)生于明星效應也不容分說。也許,在觀眾看來,起初會對這170多位明星聚集起來放在一個電影里面究竟會是什么樣產(chǎn)生好奇。對于年輕的80、90后,早已厭倦了革命歷史課上的字正腔圓,或者,他們還如同一張白紙,對那段歷史知之甚少。如此看來,《建國大業(yè)》算得上具有非常的意義,當明星效應吸引著大批的年輕人走進影院,當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被他們喜出望外般的接受,歷史電影是否也不再一廂情愿的做成大人們希望孩子們得到,但孩子未必喜歡的東西呢?
3、韓三平:有意讓年輕人加入
電影《建國大業(yè)》上映初期就收到2億票房以及年輕人的如潮好評,如此效果,董哲在其中的作用和努力不可小視,值得一提的便是導演選用80后網(wǎng)絡寫手董哲擔任文學副導演的妙舉。在《零點鋒云》節(jié)目的錄制現(xiàn)場,董哲描述說導演告訴他不要管其他人的看法,他的選材是自由的。當然,80后董哲也這份“自由的權(quán)利”轉(zhuǎn)變?yōu)榱诵袆,整理出了第一版七萬多字的素材本,之后導演通過一次一次的討論劇本,把它改成一個拍攝用的臺本。在這樣的過程中,董哲也頗有感觸,他說:“我這次最深刻的體會就是電影必然是導演的藝術(shù),當劇本出來以后甚至工作臺本出來以后,這個片子都沒有定型,要根據(jù)導演的理念從頭到尾的拍完,以后加上音樂出來的成片和最初的文學作品已經(jīng)不再一個境界上了。”
4、葛優(yōu)王寶強認錯“地主大院兒”
當《建國大業(yè)》中的眾明星面孔高喊著出場的時候,也是吸引觀眾關注和引發(fā)笑點的有趣情節(jié)。但是,在《零點鋒云》節(jié)目中,80后董哲卻爆料說影片拍攝過程中有一個地方全場都在笑,笑聲特別大。隨后董哲解釋說:“實際上大家看的時候是因為王寶強和葛優(yōu)老師兩個演員他們的表演就是他本身就是喜劇演員,又把他們放在這個地方,大家一看全都笑,但是實際上這個事是有此事的。”到底是什么讓大家哄堂大笑呢?
5、為兩個鏡頭做鋪墊
《零點鋒云》節(jié)目中,當中國百位影評人聯(lián)盟代表鄭洞天談到“傳統(tǒng)概念記者問了一個問題,毛澤東一定要回答的比蔣介石高明。這未必是這樣。”的時候,董哲回應說“我們當時的目的是非常想還原那個歷史鏡頭,就是重慶談判的歷史鏡頭和毛澤東與蔣介石兩個人握手碰杯的兩個鏡頭,兩場戲是為兩個鏡頭存在的。”這樣的對話,似乎也可以品嘗出主創(chuàng)人員在電影《建國大業(yè)》拍攝時追求和還原真實的心態(tài)。到底幕后有哪些戲?qū)iT為這個兩個鏡頭做鋪墊呢?
6、向一份真實致敬
影片的主創(chuàng)人員做客《零點鋒云》節(jié)目錄制現(xiàn)場,自然爆料不斷。其中,一段用來做電影參考的紀錄片被身為80后的董哲津津樂道:“很多地方我們看的都笑,因為領袖人物在黑白影像里面的形象非常有趣,比如小平同志走出屋子的時候無意的提褲子。”隨后董哲接著說:“后來在完了以后,拍完了我們臺面都是毛主席講的,導演就覺得不好看,當時我們就跟導演說,有這么一個紀錄片,導演說趕緊拿來看一下,這個紀錄片很有意思,就把紀錄片調(diào)來看,重新調(diào)度了一下。”此番話語,是否可以感受到《建國大業(yè)》拍攝時的真實感?票房成功的背后,又是否多了一份對主創(chuàng)人員還原真實態(tài)度的敬意呢?
7、年輕主創(chuàng)將目標放在《最長的一天》
《建國大業(yè)》的文學副導演董哲在《零點鋒云.聯(lián)盟影評》爆料稱,《建國大業(yè)》與知名的黑白影片《最長的一天》“還是有差距的”,不單從影片的投入資金還是從后期制作時間成本上來說都有所差距,但究竟兩部影片的具體差距在哪里?董哲還會在節(jié)目中爆出其他《建國大業(yè)》的猛料呢?
8、《建國大業(yè)》 年輕的價值觀
當歷史電影被作為一種承載著藝術(shù)的商品出現(xiàn)的時候,作為首要的前提,歷史的質(zhì)感便是基本的藝術(shù)規(guī)律,同時主旋律的另一個前提便是所要表達的價值感。正如作為《零點鋒云》節(jié)目中中國百位影評人聯(lián)盟代表尹鴻所說:“《建國大業(yè)》里面有很多與今天的對話,和今天對于歷史的反省,這個價值觀是(被老百姓)認同的。所以好的主旋律電影第一符合藝術(shù)規(guī)律,第二跟我們今天觀眾的主流價值觀之間必須是共同的平臺,所以我們就沒困難了,我們就不把它當主旋律,也不說他是不是主旋律了他就是一部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