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赤壁》編劇之一陳汗介紹,“萌萌”最初的名字為“落月”,他也不知道為什么導演后來如此修改。但吳宇森的鐵桿影迷熱心為其尋找了各種出處。
影迷中熟讀《三國》的觀眾很少有人喜歡《赤壁》,他們對吳宇森處理三國人物的方式頗為不滿,高軍也是其中之一。吳宇森拿出寫在導演闡述里的原話耐心解釋:“蠻多中國歷史片,要么太沉重,要么給人感覺歷史都是不光彩的,讓人看了很不愉快,蠻悲觀的。現(xiàn)在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有活力,有希望,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繼續(xù)努力去做,需要大家一起把我們的生活變得很好。”尹麗川完全認同這樣的解釋,“之前大片的人物,全是擰巴的,痛苦的,感情都是扭曲的。而赤壁里的人很放松。”她坦言在影院的兩個小時很快樂,“也許三國迷受不了,但對我這種普通觀眾,周瑜和諸葛彈彈琴聊聊天完全沒問題。”
雖然高軍對于吳宇森的解釋持保留意見,但他堅持認為,這種貌似“順坡下”的態(tài)度,對影片的票房是強力的推動,“絕對值兩千萬”,因為它成功地化解了制片方和觀眾之間的矛盾。此前中國大片不乏先例,《無極》時的陳凱歌因為“饅頭事件”怒斥“人不能無恥到這個地步”,結果招致觀眾更強烈的抵觸情緒;《太陽照常升起》時的姜文,面對影迷迫切需要導演出來回應時,留下一句“看不懂多看幾遍”甚至“看不懂回去問你爸”,結果后期票房乏力。
“盡管觀眾是被動的,”高軍說,“但是他們有權選擇不消費,這是制片方最大的軟肋。”
史無前例的二次運作
“冗長重復”是尹鴻對《赤壁》難以容忍的另一大詬病。在和觀眾的兩次接觸中,吳宇森也親耳聽到一些觀眾對于影片節(jié)奏的抱怨。文戲入戲太慢,瑜亮相見的過程拖沓,劉備見到周瑜時沒話找話,武戲打斗殘暴無休止,打斗段落讓人生厭。這樣的質疑不是所有人都認同,但無疑,上部《赤壁》在節(jié)奏的處理上留下了硬傷。原因就在于:這是一部被人為“抻”成兩部的影片。除了對于影片質量的損傷,業(yè)內人士更擔心的是影片的票房。
“被分成上下兩部必然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二次運作。”高軍解釋說,以前中國大片的運作都是一次性完成的,但《赤壁》使中國商業(yè)大片第一次被迫應對新問題。他透露說,因為院線方的擔憂,制片方曾經考慮過“兩部聯(lián)映”,避免二次運作的局面。但四個小時的觀影體驗,對影迷和市場來說,是更大的考驗。影片最終選擇了前后間隔半年之久的兩次上映。
“這樣會造成很多的遺留問題,”高軍對二次運作心有戚戚,“這不同于《無間道》系列成功之后拍攝續(xù)集。除非在特別有把握的前提下,確信上部特別好,利用這樣的運作可以吊起更多人的胃口。”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吳宇森為了使上下兩集篇幅相當,在上部里保留了更多應該舍棄的戲份。
“上部如果減掉二十至三十分鐘,一定會比現(xiàn)在的版本更吸引人”。高軍熟讀《三國》,對上部的很多處理不太同意,但他仍對下部充滿期待,“畢竟蔣干盜書、借東風、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那些重頭戲都在下部”。
影片臨時腰斬為上下兩部的決定,吳宇森從一開始就不接受,制片人張家振也是在投資風險越來越大的情形下不得已而為之。盡管《赤壁》不是他和吳宇森參與過的最大投資項目,但8000萬美元的投資,這是他們自己獨立制片以來的空前規(guī)模。
韓三平說3個億的票房就能收回國內投資。高軍預測:因為《木乃伊》3推遲上映,《風云訣》的影響有限,《赤壁》上部“過2.5億已成定局,過3億的可能性也還有”。為確保這個新的票房紀錄實現(xiàn),《赤壁》制片方嚴防盜版來分流票房。影片音像版權方中凱文化日前已向北京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提起我國有史以來最高金額的正版天價索賠,索賠金額高達1億元人民幣。
業(yè)內人士透露,《赤壁》的國內投資超過5億才能回收成本,在下部的票房出爐之前,誰都沒法松這口氣。大片的票房之路原本是一場一鼓作氣的閃電戰(zhàn),這一次吳宇森和張家振卻把110米跨欄抻成了馬拉松,他們要打一場謹小慎微的持久戰(zhàn)了。
不管《赤壁》的最終票房如何,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赤壁》系列將成為迄今國產大片的最高票房。不過這一次命運多舛的圓夢經歷,讓《赤壁》的主創(chuàng)們有了太多的不甘心不足為外人道——吳宇森一定還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