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多地遭遇極端高溫天氣,氣溫一度突破40℃,不僅讓市民生活備受煎熬,就連水泥路面也“扛不住”高溫的考驗,出現了熱脹變形、斷裂翹起的現象,引發(fā)廣泛關注。據極目新聞報道,7月4日,有IP為河南的網友發(fā)布了一段視頻,顯示一輛小車在途經鄉(xiāng)村道路時,前方水泥路面突然爆裂,險些造成事故。幸運的是,司機及時剎車,避免了更大損失,目前道路已修好并恢復暢通。這一幕并非孤例,早在2022年6月,河南許昌也曾因高溫導致水泥板路“熱脹”而拱起,甚至被網友戲稱為“斷橋”。而今年6月1日,一則視頻更是將高溫下的水泥路“炸裂”現象推向高潮——在河南40℃的烈日下,水泥路滾燙如開水,甚至能將雞蛋煮熟,風扇在高溫下也顯得無能為力。
高溫對水泥路的破壞力,不僅體現在物理形態(tài)的變化上,還可能帶來安全隱患。據中國網報道,2022年7月14日,河南許昌氣溫普遍不低于40℃,部分地區(qū)地表溫度超過60℃,水泥路面因熱脹冷縮而斷裂翹起,行人走在上面仿佛置身于“空氣炸鍋”中,熱得讓人自閉。而在2024年7月19日,一則視頻中,一家老小在水泥路斷裂后,一邊澆水降溫,一邊試圖踩平路面,場面既滑稽又令人擔憂。這些現象背后,是高溫對基礎設施的嚴峻挑戰(zhàn)。
從歷史來看,河南高溫引發(fā)水泥路“炸裂”的現象并非首次。早在2014年8月,汝州市朝陽路與建興街交叉口附近,因天氣炎熱導致路面硬化水泥炸裂,向上翹起約30厘米高,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而2023年6月,河南多地也出現了類似情況,網友上傳的視頻顯示,水泥路因高溫“熱炸”而變形,甚至有人調侃“河南熱成了‘可南’”。這些事件反映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高溫天氣的頻率和強度正在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和居民生活的影響日益顯著。
面對高溫帶來的挑戰(zhàn),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應對。例如,在2025年7月,極目新聞記者核實了解到,河南商丘睢縣一處鄉(xiāng)村道路因水泥路面爆裂,相關部門迅速趕到現場進行搶修,道路已恢復暢通。而在2024年6月,一部名為《河南已經被熱紅了》的紀錄片中,也展示了河南人如何在極端高溫下堅持生活,包括農民在高溫下耕作、市民在戶外活動時的無奈等。這些努力雖能緩解部分問題,但要從根本上解決高溫對水泥路的破壞,仍需從城市規(guī)劃、材料選擇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入手。
值得一提的是,水泥路的“炸裂”現象也引發(fā)了人們對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例如,2023年8月,一位村民在水泥路剛砌好但尚未完全干燥時,穿著拖鞋從上面走過,結果腳印顯眼,拖鞋被卡住,最終進退兩難。這一事件雖看似滑稽,卻也反映出水泥路在使用初期的脆弱性,以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基礎設施的依賴。此外,2023年10月,一名男子在江蘇宿遷盜竊了800米長的水泥路,這一事件也引發(fā)了公眾對水泥路安全和管理的討論。
河南高溫“炸”水泥路的現象,不僅是一次極端天氣下的突發(fā)事件,更是對城市基礎設施和居民生活的一次嚴峻考驗。面對這一挑戰(zhàn),政府、企業(yè)和公眾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城市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確保道路安全和市民生活質量。同時,這也提醒我們,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唯有未雨綢繆,方能從容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zhàn)。
四川省政府18日通知顯示四川藏區(qū)全部脫貧 四川省政府18日發(fā)布通知,批準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壤塘縣、阿壩縣,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爐霍縣、色達縣等16個藏區(qū)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加上此前已經退出貧困序列的16個藏區(qū)縣,至此,四川藏區(qū)實現全域脫貧摘帽。 四川藏區(qū)是我國...【詳細】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