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電影《紅杏出墻》的精彩海報。
紅杏出墻,來自南宋江湖派詩人葉紹翁一首題為《游園不值》的詩作:“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 然而,令這位南宋詩人沒有想到的事,他這個形容春色正濃、情趣盎然的詞句,后來被指為紅色的杏花穿出墻外,形容婚后的女人有了不軌的外遇。
其實,在古詩詞中,“杏花”一直是春色的代名詞,相關(guān)的詩詞車載斗量,不乏“紅杏枝頭春意鬧”、“杏花消息雨聲中”等名句。而杏花和桃花相比,更得文人騷客的賞識。楊萬里曾有《杏花》詩:“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這個非白非紅,白里透紅,很是驚艷,活脫脫一股嬌滴滴的羞澀樣兒,自然容易引出諸多遐想來。而桃花,歷來的形容詞是“夭”,“桃之夭夭”么,潑剌剌的一片艷紅,比“白里透紅”的杏花少了很多含蓄。
與杏花有關(guān)聯(lián)的最有名美女,無疑是楊貴妃。楊玉環(huán)馬嵬坡下宛轉(zhuǎn)而死后,唐玄宗李隆基為解相思之苦,便派人前去收斂遺骸,然而美人尸骨不再,只有杏花一片。于是楊貴妃就被民間尊為二月杏花的花神了。而杏花一旦和楊大美女掛起鉤來,風流二字,自然是推托不掉了。到了清代,色情小說家李漁曾說了一句名言:“種杏不實者,以處子常系之裙系樹上,便結(jié)子累累。余初不信,而試之果然。是樹之喜淫者,莫過于杏,予嘗名為風流樹。”把杏樹比作風流樹可謂是已經(jīng)比喻到了極致了。
杏花本來是指代春色,進而指代風流美女。這樣還是道不盡風流杏花的風采和境界,于是有人看到葉紹翁的那首《游園不值》后,便覺得把杏花與“墻”掛起鉤來,才更體現(xiàn)杏花的最高境界。那么“墻”是什么東西?為何又將杏花與“墻”掛起鉤來?請看看與葉紹翁同處宋代的著名詩人的描寫:
蘇軾在《蝶戀花》中寫道:“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王安石《杏花》不僅寫了“墻”,還把杏花連在一起:“獨有杏花如喚客,倚墻斜日數(shù)枝紅。”和王安石的《杏花》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陸游的《馬上作》:“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張良臣筆下的《偶題》寫得就更露骨了:“一段好春藏不盡,粉墻斜露杏花梢。”而女詞人魏夫人的《菩薩蠻》則寫出更高的品位:“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紅杏出墻并非一家僅有,不但說出紅杏的風采,也道出了出墻的普遍。
由于“紅杏”、“墻”在古代文學中的特殊地位,所以,”紅杏出墻“通常只是一種含蓄的指代,并且暗指這種出軌是事出有因的:“小扣柴扉久不開”,而“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因此“一支紅杏出墻來”便在所難免了。
而到了今天,隨著女權(quán)的興起,“紅杏出墻”這個詞,用法和褒貶色彩發(fā)生了更多的變化。連許多剛享受洞房花燭夜甜美滋味不久的女人,也開始光明正大的對外宣稱:偶要紅杏出墻了!
當然,紅杏出墻并非僅見于詩詞歌賦之中,與葉紹翁同時代的的小說話本《西山一窟鬼》一書中,就有形容女子“如捻青梅窺少俊,似騎紅杏出墻頭”的說法。這個話本說的是官家公子裴少俊和大家閨秀李千金不顧禮教、私定終身的戀愛情事。元代白樸根據(jù)此話本,還寫成著名雜劇《墻頭馬上》。到了元代以后,”紅杏出墻“的用法就愈加明顯起來。比如“恰便似一枝紅杏出墻頭,不能夠折入手,空教人風雨替花羞”。到了近代,“紅杏出墻”的用法就固定了下來。鴛鴦蝴蝶派的文人劉若云,還寫了名作《紅杏出墻記》。這部作品描寫的是一個名叫柳如煙的普通女子從純情少女,到削發(fā)為尼、墮入風塵、身陷牢獄的一生遭遇,反映了那個時代紅杏出墻的女子的不可自拔的悲慘命運。
其實,不同類型紅杏出墻的情節(jié),在小說里和戲劇、電影里不知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多少遍,當然也帶給人們多少不同的想象。雖說說起來紅杏出墻有點曖昧,聽起來似乎有些讓人吃驚?墒,一個沒有紅杏出墻之心的女人,心如止水,庸庸碌碌,麻木于生活,麻木于感情,喪失精神和肉體的欲望和追求,守候再那個已不在乎她的男人身邊,豈不是更可怕嗎?
有人說,女人是天生的夢想家。其實,紅杏出墻的情結(jié)恰到好處的滿足了女人那種小小的虛榮感。可以毫不奈張地說,神秘浪漫的紅杏出墻對于柔情似水的女人來說,猶如一劑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一個女人在日子里被繩捆索綁,一天天麻木,一天天內(nèi)耗。有時候,真就渴望一點什么,那或許是一種“破壞”,或許是一種“建設(shè)”,或許是一次重新做人,或許是一次風生水起,于是就有了一些原本意想不到的變數(shù)。如果說沒有愛情的女人生不如死,那么沒有紅杏出墻情結(jié)的女人就雖生猶死。雖然女人未必真要去紅杏出墻,但起碼精神上都有游離的紅杏出墻傾向,無疑可以讓為情所困的女人如鳳凰涅磐,光彩重生。
紅杏出墻是潛伏在女人心底的一簾幽夢,當女人還是情竇初開美麗少女的時候,便省下父母給的微薄的生活費去換新衣服來裝飾自己,在心里默默祈禱有一天,能幸運地跟流行服裝的設(shè)計師紅杏出墻,地點是在時尚的T型臺的臺前幕后,紅杏出墻的目的就是能夠穿上這位設(shè)計師設(shè)計的所有的流行衣服。從談戀愛到結(jié)婚,女人措手不及就進了洞房,成了少婦,這時候金錢在女人的生活中是無所不能的,女人開始變得斤斤計較起來,總幻想著有一天,能突然跟城里出身豪門的公子紅杏出墻,地點當然最好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城市的頂級別墅,紅杏出墻的目的就是要花光了他的家庭存在銀行中的每一張人民幣。不久,被家務(wù)工作和丈夫孩子圍得透不過氣的女人,已經(jīng)成為了半老徐娘,這時候喜歡徹底改變環(huán)境放松心情,尋思著有一天,能跟影視圈的漂亮帥哥們紅杏出墻,地點是在風光無限的拍片現(xiàn)場,紅杏出墻的目的就是要用眼花繚亂的場景改變自己早已麻木的心情。幾十年后,女人熬成了頭發(fā)花白的老太太,家人嫌她啰嗦嘮叨一句話說大半天,沒有人愿意抽空認真聽她說話,于是常常在清晨和黃昏偷偷傷心哭泣,她希望與一個又聾又啞的老頭紅杏出墻,地點是小區(qū)綠地的長椅上,紅杏出墻的目的就是能有一個男人耐心地傾聽自己的心聲。
也許,這種紅杏出墻的幽夢并不是每個女人都做過,但女人情感上的紅杏出墻,對丈夫以外的男人無疑是一種極有誘惑力的鼓舞。過去有句老話叫做,女人不邪,男人不貼;現(xiàn)在有句名言叫做,女人不壞,男人不愛。女人有紅杏出墻的幽夢其實是一件浪漫美麗的情事。一個有個性的現(xiàn)代女人,除了口紅香水與小坤包高跟鞋,真的還需要有那么一點點紅杏出墻的情結(jié)。因為女人是天生感性的動物,對生活的精神細節(jié)的要求也不厭其高,不僅需要男人套上圍裙,還要保持迷人的風度,她們不僅要求男人能過柴米油鹽的普通日子,還要能進入浪漫溫馨的咖啡酒吧……而男人呢?女人到手后能懶就懶,費心費神地搞浪漫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浪費,即使興趣高漲也是為了討一場床第之歡,完了事一了百了。如果面對丈夫和男朋友如此的本性,哪個女人不會涌起紅杏出墻之心?當女人在臨近四十歲時,都會對容顏老去充滿恐懼。在危機到來前,在還擁有為數(shù)不多的青春時,當他們面對心儀的男性時,就會萌發(fā)紅杏出墻之心,盡管這最后的瘋狂帶來的只是慘烈的結(jié)果。
當然,這里所說的紅杏出墻,已經(jīng)跳出了男女情感的狹隘地帶,它是所有心靈渴求滋潤、情緒渴求釋放的人的一種精神上的需求,它是一個愉悅的過程,可以帶著眼淚,帶著微笑,帶著寄望。特別是現(xiàn)實中的城市女人,好象都是被逼迫著生活,無法完美地完成自己的意愿,對自己現(xiàn)有的生活有太多的不滿意,總是生活在生存的壓力中,在義務(wù)和責任中,在別人的眼光中,在身邊人永遠的魔咒中,一生無法自拔。再說,她們無法確定紅杏出墻之后等待自己的,會不會是更為不堪的生活?會不會到頭來再吃回頭草?所以,要真正走出這一步,成為另一個男人的情婦,大概沒幾個女人能有勇氣做得到。那么,就讓這個紅杏出墻的一簾幽夢潛伏在自己的心底。甚至可以把這種紅杏出墻作為對心靈和情緒的一次治療,一次充電,得到與以往的慣常生活不一樣的思維和角度,豐富自己的生活,溫暖自己的心扉,激勵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