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卒之妻自有一番言論:縱然學得與華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于牢中,要他何用?《青囊書》只剩下一兩頁,記載了一些閹雞刪豬的方法可以流傳于世。華佗地下有知必然死不瞑目。
第八位是蜀國大將魏延有人說活魏延斗不過死諸葛。這話也確實并非是空穴來風。魏延初投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就不高興,說魏延頭后又反骨,是個禍害,要推出斬首。不過劉備還是看重魏延,收下了他。劉備討伐平定了漢中以后,曾經(jīng)考慮這么重要的地方一定要派一個經(jīng)驗豐富,作戰(zhàn)勇猛的名將來鎮(zhèn)守。當時人們都認為這個角色非張飛莫屬了,劉備統(tǒng)共哥仨,自己守西川,關(guān)羽守荊州,漢中理所當然要給張飛。
張飛就這樣拉開架勢準備上任了。沒想到結(jié)果劉備宣布漢中太守是魏延!整個大軍都驚呆了。在任命儀式上,劉備鄭重的問魏打算怎么守漢中,魏脖子一梗,硬生生的回答:“曹操如果親自帶著全天下的兵馬來進攻,那我就利用城池和險要來抗拒。如果只是偏將帶領(lǐng)十萬人馬來騷擾,我就打開城門迎戰(zhàn),全部殲滅了他!”劉備大樂。劉備死后,諸葛亮在南中一帶作戰(zhàn)回到成都,剛剛落下腳,兵馬還沒有來地及休整。魏國的大將郭淮和費耀就進攻涼州的羌人,破壞羌人和蜀漢的聯(lián)盟。
這個時候諸葛亮令魏延去解救,卻不給他派兵,只讓魏延調(diào)用原有的漢中兵力。魏延卻表示:不動用國家的兵馬干什么?帶著一隊親兵,指揮著羌人就能完成任務(wù)。于是帶著少量輕銳親兵兵秘密的潛進了羌部,指揮著一幫排不上編制的少數(shù)民族兵馬在陽溪一帶大破魏兵。諸葛亮樂的合不龍嘴,立刻封他為征西大將軍和南鄭侯,職位高出了趙云一大塊。
可惜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魏延單獨的領(lǐng)兵,在之后的六出其山過程中,魏都是作為偏將在諸葛亮手下聽用。魏延常常感慨自己的才華并沒有被充分挖掘,越來越有怨氣。最后,諸葛亮死后魏延不服諸葛亮的安排,想要奪取兵權(quán),不過諸葛亮早已料到,在死前安排下了對付魏延的方法,安排了馬岱殺了魏延,魏延的命運始終逃不出諸葛亮的手掌心,就連諸葛亮死后,也是這樣。
第九位是魏國的大司農(nóng)桓范。這個人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敵得過司馬懿的詭計,卻敵不過曹爽的昏庸
如果曹爽信得著他,天下也許根本就沒有司馬氏什么事兒了。司馬氏渭橋兵變的時候,中外一片混亂,形式悔暗不明,大臣們不知所措。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是清醒的,這就是大司農(nóng)桓范。他當機立斷,搶到了大司馬印,斬關(guān)奪鎖突圍出了洛陽。司馬懿聽到他逃走的消息,跺著腳嘆息:糟糕了,要壞事,智囊走脫了。
且如今天子在手中,打著皇帝的旗號號令天下,國中的將領(lǐng)一看就知道該跟隨誰了!可是曹爽這個窩囊廢還是不敢,說了一句窩囊至極的話:現(xiàn)在不指望再掌權(quán)了,回家守著幾畝地當個富家翁總可以吧。桓范氣的哭罵:你父親曹真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字,可是生下來的兒子怎么比豬還蠢!
最后一位便是呂布的謀士陳登陳元龍。說起陳元龍,實在有點宿命,他曾經(jīng)在中牟縣救了曹操一命,但結(jié)果自己卻命喪曹操之手,難怪他死不瞑目。
應(yīng)該說陳元龍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地位一般,雖然在曹操擊敗呂布的一戰(zhàn)中此人出場很多,但始終因呂布不聽良言而被曹操擒獲。但是總給人感覺此人的計謀并不怎么樣,才干上不了大雅之堂。不要說跟孔明、仲達這樣的當代豪杰比較,就是跟郭嘉、程昱這樣的二流人物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墒菤v史是否真的如此呢?其實非也。
《三國演義》中雖然沒寫,但在史書上有記載,劉備夸獎陳元龍的文武膽識,可以和古代的圣賢相比,當時的人物很少有能超過他的。不過劉備這么推許的一個人物,曹操卻沒當回事兒,剿滅了呂布后,曹操僅僅讓陳登當了廣陵太守。
陳登剛投降過來的時候就對曹操陳述過討伐江南的戰(zhàn)略,曹操沒當回事兒。等到孫權(quán)在江東的勢力逐漸穩(wěn)固后,曹操巡視合肥,往著遠處的長江,嘆息良久。這時曹操才想起陳登的好處,后悔沒有采用陳登的謀略。而此時陳登因懷才不遇而亡故許久。一代英才盛年早逝,不禁讓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