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出口:單大推攻擊力足夠,卻無法制空,當然非洲例外,不過她們的購買力很懷疑。雙中推成本卻更高,航程的缺陷決定了買得起的國家無法進攻。。。。
所以,這個就看空軍是怎么想的了,看我國未來空軍定位在哪里,中四決定了我門空軍未來是一只國土防空軍,還是為了未來利益的攻勢空軍,不過,就目前我國的周邊形式,想不攻勢恐怕都不行。。。。。。。
我猶豫了,躊躇了,一個兩個飛機型號不是問題,空軍的建軍思想才最重要,就像我們說毛爺爺是戰(zhàn)略家,而戰(zhàn)術(shù)家只適合地區(qū)問題。。。。。。所以,我又寫了《“粽子”最終被誰吃掉?31的定位又在哪里? 》我在這里預測,粽子的方向就是上艦和外銷。
未來我國訓練航母一搜,3大艦隊各一搜,再配一艘機動,估計5艘航母,那么艦載機是極其不少的,所以,由于市場問題,沈飛在11,15,16的基礎上推出艦載在正常不過了。
所以,我說現(xiàn)在的31不是最終版,而是出口版,而我國在10-15年后會采購31的艦載版,那時候中推和機翼肯定要改,艦載的技術(shù)也成熟了,時間上說也吻合。目前全力的是15.16,31只注重空優(yōu)是完全正確的,因為這是出口。
國土防空3代機就可以,關鍵是發(fā)現(xiàn),鎖定對方的4代機。
如果真的猜測沒錯的話,那么外媒頭一開始狂扁20,現(xiàn)在又狂贊20的原因就出來了,其目的就是把31搞掉,至少是在輿論造勢,其心可誅,31的大量出口,嘿嘿,那是截擊機,不是進攻性武器,你憑什么制裁?對手就是35肥電,美狗的盟友如果用35對上31,嘿嘿,我們有廉價的美國國旗,你們飛行員開著飛機來可以披著回去。
這樣來說,沈飛做的就非常對了,首先,常規(guī)布局減少了風險,然后,把空優(yōu)指標放在第一位,然后是隱身(小國不像我們有完善的遠程大型警戒雷達和衛(wèi)星系統(tǒng)),加上外掛也可以有限攻擊,小國也不需要那么大的航程。這樣來說,只要電子設備用上20的出口版,發(fā)動機換上9500,OK,出口版35的克星來了。
31防空截擊+殲十B/梟龍2對地==小國選擇。
所以,或許以前我們有什么問題,但我們也要看成績,完全否定,完全肯定都是片面的,每一款新型4代機的出現(xiàn)都是全國科研技術(shù)人員的努力和心血,哪怕未來20,31都夭折了,但也成為永遠不可磨滅的基礎,為我們將來更好的戰(zhàn)斗機飛翔提供了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