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義以為是來調(diào)查家庭情況啥的。進了自家小院,他取鎬刨坑,三下五除二把幾棵樹苗栽好了。中午飯時,兩輛軍車呼呼呼開來,他的心一下突突突跳個不停。
車上下來的軍官說:“姜濤在飛行訓練中受傷了,你們收拾收拾東西,跟我們?nèi)ゲ筷牽赐幌隆?rdquo;
中國空軍戰(zhàn)鷹
軍車把姜忠義夫婦拉到葫蘆島市的一家賓館。穿軍裝的人站了一堆。
看見先到的妹妹坐在臺階上哭,姜忠義趕緊上前問:“濤在哪?”妹妹說:“哥呀,小濤沒了。”就像腦袋上被人敲了一鎬頭,“嗡”的一聲,姜忠義眼前一陣發(fā)黑,金星亂舞,啥也不知道了。
說來姜忠義也是個苦命人。小時候家里窮,初中沒畢業(yè),便投奔已遠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十家子鎮(zhèn)南甸子村的大姐姜玉芝,在磚廠給人家推土、打泥。
中國空軍戰(zhàn)鷹
苦吃了很多,錢沒掙多少。到1978年前后村里分田到戶,姜忠義托人把自己的戶口從老家朝陽遷到南甸子,和姐姐一家合伙種地,一種種了好幾年。
自己從小遭罪,得讓兒子有一個不一樣的命運啊!姜忠義拖著頭上有傷的身體四處打工。他先是在遼陽發(fā)電廠攬工,學會做木工活;后又遠赴青海修高速公路,學會開挖掘機。一年到頭都在外面奔波,每年春節(jié)才回家一次。再苦再累,兒子就是姜忠義的動力,就是他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