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導(dǎo)演拍片速度快業(yè)界聞名,在不影響拍攝質(zhì)量的前提下,她可以一天拍攝14場戲。雖然拍攝速度快,但導(dǎo)演李玉的要求非常高,只要是經(jīng)她手拍出的素材質(zhì)量都能得到保證。李玉透露,《觀音山》長達8個小時的素材是她歷時45天拍攝出來的,李玉表示,“做過剪輯的人都知道從8小時的素材可以剪出2小時的故事,這既幸福又痛苦。幸福的是有足夠的素材可以自由的剪輯,選擇性很多,可以剪出自己心中的畫面。痛苦的是難以取舍,因為每一個鏡頭,每一個段落,每一個表情都是那么的精致和動人”而該片的制片人方勵表示,“不同的段落組合起來自然就變成不同的故事,這8個小時我們完全可以剪出三部不同的《觀音山》,并且能夠保證部部精彩。”
據(jù)悉,在《觀音山》的拍攝過程中,保證劇本大框架不變的前提下,李玉對影片中每一個人物可能出現(xiàn)的情緒都進行了單獨拍攝,不斷豐富影片內(nèi)容,最初影片只設(shè)計了150多場戲,到最后竟然拍出了將近200場,而中國的一些大制作能拍出120多場戲就很了不起了,觀音山》長達8小時的素材,幾乎做到了每個故事段落都有備選方案。
因此,8小時的素材對剪輯師是個極大的考驗,但是對于《觀音山》的剪輯師來說,8小時的素材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因為該片的剪輯師是擁有“上帝之手”的曾劍,曾劍曾獲得第47屆金馬獎最佳剪輯獎,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談及新片《觀音山》。他坦言,《觀音山》是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觀眾會有新的驚喜。問及《觀音山》的不同會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曾劍表示,影片不同于棚戲,或者特效戲,會有大量的外景。既有都市的夜店戲,也有野外的山水戲。兩種完全不同的景致,怎樣做到合理的融合,對于他來說,也是一次挑戰(zhàn)。還有一些景色,像華語影片中所從未見到的,從萬丈懸崖傾瀉而下的巨大人工瀑布,是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同時,他也表示,影片在剪輯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將會讓觀眾感受到殘酷的叛逆青春和狂野的自由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