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萍跳響屐舞
與之前兩輪演出不同的是,本輪三場演出陣容相對固定,都是由戴玉強和張立萍飾演“勾踐”和“西施”。另外還有一個新改動是張立萍將親自上陣跳“響屐舞”。據(jù)了解,張立萍以前有舞蹈功底,跳舞對她來說不是難事。前兩輪沒有親自跳這段舞蹈,一是因為時間緊來不及學(xué)動作,二是擔(dān)心跳得太累影響演唱時的氣息。這次復(fù)排,導(dǎo)演用了個激將法,讓張立萍主動要求自己來跳。張立萍說:“我需要表現(xiàn)西施能文能舞的一面,以前干站著還不夠,現(xiàn)在做幾個舞蹈動作傳達(dá)意思。當(dāng)然了,歌劇還是以唱為主,要先保證演唱不打折。”“像她這種身材,西方很難找到。”剛看了排練,搭檔戴玉強就忍不住要夸夸張立萍的舞姿。而他本人也躍躍欲試:“我也能跳,我是中戲表演系畢業(yè)的,學(xué)過形體,F(xiàn)在觀眾對我們歌劇演員要求越來越高了。”
歡迎觀眾天天找茬
《西施》這部作品同樣適用于歌劇的入門級觀眾。例如:劇中。西施有個很好聽的唱段,曲調(diào)就是借鑒了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名曲《春江花月夜》。戴玉強認(rèn)為,西洋歌劇表現(xiàn)商、秦、漢、唐等朝代都是比較適合的。作曲家雷蕾譜寫的很多唱段都比較大氣,除了符合劇情,也有利于演員個人嗓音和技巧的展示。由于該劇采用了傳統(tǒng)歌劇的演出方式,人物之間就算是聊“你為何還不睡?”“我這就去睡”,也都是采用宣敘調(diào),有可能觀眾會覺發(fā)笑。對于這次第三輪上演,戴玉強仍舊對票房大有信息,他笑著說:“我建議大家買最便宜的票來看看,我保證你來過一次還想來第二次!歌劇迷是可以聽一個劇目十遍二十遍的。歡迎大家來看看,戴玉強哪天唱劈了。”
記詞都有小竅門
張立萍和戴玉強都屬于歌劇界的大忙人,每年劇目演出很多。在排練場,他們也大方地分享了記詞心得。“就是劉歡那首歌《千萬次地問》!”戴玉強的這個比喻還挺有意思。他透露,他的心得就是大聲背大聲唱,這比心里默念效果好。直到熟成下意識才算成功,這樣才不會因為記動作之類的忘了詞。張立萍則更喜歡理解記憶法,這點更適用于外語演唱。當(dāng)然,背歌詞對于職業(yè)歌劇演員只是小菜一碟,他們表示,如果一個階段有幾個劇目要演,最需要的是迅速脫離人物情緒進(jìn)入下一個。像《西施》這樣的中文歌劇,演員們也多多少少參與了臺詞創(chuàng)作。他們也在排練過程中,向編劇鄒靜之提議修改個別開閉口音,達(dá)到更好的高音音色,例如將“故鄉(xiāng)”改為“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