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排“評劇第一戲”參加評劇節(jié)
《馬寡婦開店》講述的是秀才狄仁杰與店東馬寡婦在旅店中的一番邂逅。這個劇目除評劇外,鮮見其它劇種演出,此劇也是成兆才名作之一。特色就是:兩個人物、一個夜晚、一個場景、一韻到底,沒有念白。首演者是評劇第一代演員月明珠,后來的花蓮舫、李金順、芙蓉花、白玉霜等都擅此劇,小白玉霜的演出做了許多更動,扮相素雅,大幅度刪減了不恰當?shù)膭幼骱驮~句。趙麗蓉的小品《如此包裝》中的報菜名“我做的是爆肚炒肉溜魚片,醋溜腰子炸排骨”,就是根據(jù)《馬寡婦開店》中馬寡婦做菜時唱的一段移植而來。
這部曾經(jīng)的“評劇第一戲”捧紅了眾多評劇花旦,但近60年卻絕跡于舞臺。2010年,中國評劇院重新將《馬寡婦開店》搬上舞臺,將于今年9月24、 25日參加唐山第七屆中國評劇藝術節(jié),并于10月1日至5日在中國評劇大劇院首演。
當年“粉戲”變唯美 雎鳩擬人化
這樣一部在解放前紅噪一時的評劇名劇,為何絕演舞臺多年?據(jù)老一代評劇表演藝術家稱,這個戲在解放后被定為“粉戲”禁止演出,主要是因為解放前的演出常有軍閥來看,在演到馬寡婦喂孩子一段時,常有軍閥會要求女演員解懷真演,否則就會招來殺身之禍,一些演員沒有辦法只能照辦,于是就有了“粉戲”之說。這次負責劇本改編的編劇王新紀表示,原劇本沒有一絲低俗成分,反而從現(xiàn)代眼光看,古代寡婦守節(jié)是對人性的壓抑,過于封建守舊。所以新劇本在結尾上,會處理成有情人終成眷屬,馬寡婦迎來了新一段愛情。
導演徐春蘭透露,新版舞臺上只有4位主要演員,比舊版多了一些載歌載舞的表現(xiàn)形式。在保持評劇聲腔特色基礎上,也融入了部分京劇、昆曲、梆子、民歌的元素。扮演馬寡婦的是中國評劇院一團旦角演員王平。狄仁杰由唐山演藝集團評劇團的女小生演員張俊玲扮演。而詩經(jīng)中的愛情鳥“雎鳩”也將以擬人的方式,由舞蹈演員在舞臺上呈現(xiàn)。全劇將一改以往評劇給人穿戴不精致、不講究的印象,力求唯美寫意,脫下了以往常見的褲襖,換上了線條優(yōu)美的裙裝。乍一看,還有幾分昆曲、越劇服裝造型的感覺。而舞美也是基本保持了“一桌二椅”寫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