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周,云南衛(wèi)視、江蘇衛(wèi)視、東方衛(wèi)視和北京衛(wèi)視四家地方電視臺共同營造了《我的團長我的團》的熱播。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大眾文化現(xiàn)象?
《士兵突擊》的號召力
如果沒有《士兵突擊》的號召力,《我的團長我的團》可能就沒人看了。持這種意見的觀眾是部分自稱“突迷”的軍事愛好者與時尚追求者。軍事愛好者認為《我的團長我的團》存在著一些明顯的漏洞,比如鋼盔與武器的型號問題;時尚追求者認為這部戲的趣味要低于《士兵突擊》。但是另外一些并不喜歡《士兵突擊》的觀眾正是因為《我的團長我的團》沒有故意營造出的喜劇效果而喜歡上了這部軍事題材的電視劇,并且對劇中出現(xiàn)的一些漏洞與相關問題給予了寬容的理解。
《士兵突擊》創(chuàng)造了一個龐大的《士兵突擊》觀眾群體,這些人關注的也許并非是劇情,而是《士兵突擊》中的每一個演員在新劇之中的魅力。比如段奕宏和張譯的極端擁躉們就幾乎分不清哪個是角色的魅力,哪個是演員自身的魅力。這種喜歡,實際上創(chuàng)造出了商業(yè)性的選角機制,即,誰的票房號召力強,就選用哪個演員。這同某些武俠劇以制片人的個人好惡選定演員具有天壤之別。什么是為觀眾著想?高下立判。
具人性深度的中國軍人形象
中國當代軍事題材影視劇具有兩個突破口,標志是電視劇《亮劍》和電影《集結號》,前者的貢獻是塑造出了一些有血有肉的中國軍人形象,后者的貢獻是恢復了戰(zhàn)場的本來面目。在這兩部影視劇的基礎之上,《我的團長我的團》又向前做了進一步的探索或者突破。標志是,它不僅塑造了一些有血有肉的中國軍人形象,而且使這些人具有生動的而且相當的人性深度;它不僅恢復了戰(zhàn)場的本來面目,而且在某種方面達到了紀錄片的效果。
對于前者,有的批評者認為,形象的塑造具有當代的影響,并沒有全盤地恢復到歷史的原來的模樣。對于后者,也認為,這部戲,可能超過了韓國的《太極旗飄揚》,但是距離美國《拯救大兵瑞恩》奧馬哈海灘的場景差得很遠。不管批評是苛刻的還是寬容的,追求人物和戰(zhàn)場場面的真實,已經成為新一代中國軍事影視劇導演的一種追求,這也是康洪雷受到許多電視觀眾支持和尊敬的一個原因。盡管,英軍運輸機遭遇日軍戰(zhàn)斗機的畫面的電腦制作水平與備受嘲笑的陳凱歌的《無極》相似。但是由于《我的團長我的團》其他部分比較扎實而得到了不少觀眾的諒解。觀眾其實是善良的,只要影視劇做到一種真實的追求,就可以原諒那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細節(jié)的格外強調與豐富演繹
即使沒有《士兵突擊》的預熱,即使沒有軍事題材尺度的突破,《我的團長我的團》仍舊可以依靠對細節(jié)的格外強調與豐富演繹而在影視劇這個領域中受到極大的肯定。但是能否廣泛熱播,可能就會受到質疑,如葉京《與青春有關的日子》。但是如果只有前面兩個因素,而沒有細節(jié),這部電視劇可能是立不住的。
在熱播的這些天里,周圍的和網上的觀眾們熱議的正是電視劇中的細節(jié),比如張國強的東北方言的演繹,比如張譯的損人臺詞的處理,比如難度非常大的段奕宏的游離與詭異的表情。在軍事審判的法庭上,段奕宏對流浪各地的陳述和對各地美食的陳述,獲得了驚人的效果。這種愛國主義的教育比那些死板的說教更為生動,這也就是編劇蘭曉龍所說的,我的這部電視劇是一部主旋律電視劇。觀眾是不會反感主旋律的,關鍵是找到恰當而動人的方法。而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每一個人物都是從個人生存的角度出發(fā),最后完成了舍生取義的悲壯。這是合情合理的。這與德國電影《索菲·朔爾——反抗與希望》中反法西斯女戰(zhàn)士索菲·朔爾由恐懼而變得勇敢的演變過程是一樣的,即戰(zhàn)士沒有天生的,他們是逐漸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