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木乃伊3》是一包爆米花,電影看完了,手里的爆米花也吃完了。至于是什么味道,估計很多人都想不起來了。老實說,《木乃伊3》其實跟木乃伊根本沒有什么關系,雖然片中那些西方的冒險家指著我們的兵馬俑高喊“木乃伊,木乃伊”。
兵馬俑、香格里拉、上海灘,對于這樣一部主打中國元素的中美合拍片,其實我們比美國觀眾更有發(fā)言權。美國的《SLANT》雜志說《木乃伊3》讓前兩部影片看起來就像《教父》1和2,而《舊金山紀事報》則說:“《木乃伊》系列已經(jīng)死去很久了,但它仍舊像片中的木乃伊一樣不甘心被埋葬。”我們該如何看待這部影片呢?似乎不能簡單地用好與不好來回答。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評價《木乃伊3》時用了這樣的話:“怪怪的,還有些新奇。”其實我也有這樣怪怪的感覺。
《木乃伊》、《木乃伊歸來》加上一部木乃伊系列的遠房親戚《蝎子王》,無論從故事情節(jié)、特效制作、動作場面都堪稱經(jīng)典。然而從這部《木乃伊3》中,我們除了對雪人、三頭龍、怪獸以及最后兵馬俑軍團大戰(zhàn)的場面還有些印象,其他的似乎毫無感覺。對于這樣一個穿越時空,關公戰(zhàn)秦瓊的冒險故事,其實導演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發(fā)揮,可故事最后還是讓位于場面,人物讓位于特技。李連杰、楊紫瓊這些被觀眾同“功夫”畫上等號的演員,卻自廢武功,輕描淡寫的武打場面難以引起觀眾的喝彩,而黃秋生所扮演的軍官向“秋王”敬禮的場面更是可笑之極,唯一讓我們欣慰的是梁洛施那張美麗的面孔還在。
其實這部好萊塢魔幻大片叫《龍帝之墓》可能會比《木乃伊3》更好一些,中國的兵馬俑并不是西方的木乃伊!赌灸艘3》的大制作、大手筆的確讓國內(nèi)電影望塵莫及,可以場面取勝淡化故事的影片我們也有,比如張藝謀曾經(jīng)拍過的《英雄》。
對于那些沒有看過《木乃伊》系列的人,對于那些不熟悉中國文化的人來說,《木乃伊3》堪稱一部大片,因為這部影片里有著太多的中國元素,雖然導演對這些中國元素的理解和認識上可能存在偏差,可這并不妨礙中國元素本身的獨特魅力。沒吃過爆米花的人,肯定會對好萊塢炒出的《木乃伊3》贊賞有加,可對那些吃過爆米花的人,肯定還會懷念小時候爆米花的味道,用文火慢慢地燒,用鉛鍋慢慢地搖,最后“砰”的一聲爆發(fā)出來。如果故事再完整些,《木乃伊3》或許也會成為經(jīng)典,可很遺憾,我只能給它打60分,剛剛及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