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紫瓊出席了在多倫多舉行的首映。IC 圖
早報記者 蔡曉瑋 編譯
多倫多當?shù)貢r間9月12日,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的新作《夫人》(The Lady)作為主競賽影片之一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jié)上進行了全球首映。在同一天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在片中飾演昂山素季的女主角楊紫瓊說:“我知道這不僅僅是我一生難遇的角色,更是一個應該為人所知的精彩故事。”談及這個角色,楊紫瓊更是頗為動情:“在過去的四年里,我試圖活在她的世界中,每天,每夜。我學了緬甸語。我睡覺的時候想著她,醒來的時候也想著她。因為這是進入她的世界的必須途徑。”
然而,這個將切入點放置在昂山素季因為投身緬甸的民主事業(yè),而不得不和丈夫阿里斯分離的電影卻并未得到媒體的熱烈贊譽。外媒對此片的總體評價是,人物呆板,故事平淡。但另一方面,楊紫瓊的演出得到了頗高評價,英國《獨立報》稱贊其飾演昂山素季是一次“美好的演出”,不過“要欣賞一顆混雜在一堆亂糟糟的奇思亂想中的鉆石是件困難的事情”。
這部由呂克·貝松執(zhí)導的影片追溯了昂山素季從1988年回到緬甸照顧自己病重的母親之后的生活。這位畢業(yè)于牛津大學、有著獨特的感召力的女性在回國后因為身為緬甸獨立英雄昂山將軍的女兒,而迅速成為緬甸反抗獨裁統(tǒng)治的領導人物。影片本身并沒有選擇從正面講述其從事民主運動的過程,而是試圖通過其回國后,和丈夫、孩子被迫分離一事來側(cè)面講述昂山素季的犧牲。然而,這個切入點卻遭到媒體的詬病,《衛(wèi)報》直言“這是一部將復雜政治卡通化的電影”。從影片的開頭就可以看出來:黑色的銀幕外,一個孩童的聲音響起請求父親為自己講一個睡前故事,而父親的回答是“要不講一個緬甸變成天堂的故事吧”。之后,黑色突然翻轉(zhuǎn)成金色,各種動物在其中暢游。
當然,這個俗套的開頭并不能否定整部影片,但是由于導演呂克·貝松對昂山素季充滿了仰慕之情,使得他在處理這個以愛情為主的故事時缺乏戲劇化的沖突。這對被分隔兩地的夫婦沒有爭吵,沒有口出粗言,相敬如賓。影片從阿里斯接到自己病重并將不久于人世的消息開始,在兒子祈求應該讓母親回來看看的聲音中一舉回到十多年前的分離場景,之后就是兩人生活的平行展現(xiàn)。“而昂山素季到底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舉動?阿里斯又怎么會如此支持妻子做她想做的事情卻完全沒有交待。”《衛(wèi)報》評論說。這或許是《夫人》的硬傷所在:強調(diào)愛情故事,卻又無法真正進入這個偉人的內(nèi)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