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獅的倒下,會讓中國的電影市場受到波動嗎?前車之鑒將給中國影業(yè)帶來怎樣的警示呢?本報記者昨日采訪了旗下?lián)碛泄饩影業(yè)的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以及學者石川和葛穎等,他們竟然出奇一致地對米高梅的宣布破產毫不意外,倒是給中國電影人提了個醒,創(chuàng)新和電影產業(yè)鏈的衍生是王道,單做電影風險太大。
反應
沒太多意外,早就問題重重退出主流
米高梅是好萊塢一家有著86年輝煌歷史的老牌電影公司,86歲的高齡加上好萊塢,加之其創(chuàng)造過的無數經典影片,讓米高梅宣布破產保護這個金融風暴余震下的金融事件演變成了電影人的集體“緬懷”。不過,記者昨日采訪的幾位中國業(yè)界人士,倒是不約而同地表現淡定,并稱這是早就預料到的事情。
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米高梅公司早在90年代就已經退出了主流電影市場,做電影一是看其品牌,二是看片庫。”顯然,米高梅的品牌在,但近年來的“片庫”卻不盡如人意,王長田說,米高梅的經營策略一直在變動,之前也談成過幾部大片,可是都沒有專心發(fā)展,反而把精力都花在了投資小類型片上面,“近年來除了‘007系列’還能稱為大片,其他的都是小成本電影,所以,早就已經不是好萊塢的主流電影公司了,對整個電影行業(yè)的影響也不是很大。”
在王長田看來,華納、環(huán)球、迪斯尼、?怂埂⒏鐐惐葋嗊@樣的大公司現在經營得都還不錯,所以米高梅的破產并不會”撼動“好萊塢。對此,石川的想法也如出一轍,“米高梅早已不是一家獨立制作電影的公司,早前就已經被索尼公司收購過了。”葛穎也認為這很正常,“國際老牌電影公司更新?lián)Q血的多了,而且米高梅其實很早之前就是問題重重,在90年代就已經有了征兆,所以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將來
重組加換血,品牌效應仍能持續(xù)發(fā)熱
雖然早就退出主流市場,也一直問題重重,但畢竟是86歲高齡,畢竟曾在好萊塢創(chuàng)造過無數的輝煌,米高梅的破產要說對市場一點影響也沒有很難。對于可能產生的影響,諸位業(yè)內人士都認為其品牌的“生命力”依然勃勃,后期無論是誰接手,都可以讓品牌效應持續(xù)發(fā)光發(fā)熱。石川直言,資產重組后的米高梅,可能以后整體的電影創(chuàng)作風格都會改變,畢竟所有的工作團隊都換人了,不是原先那批了,“不過它創(chuàng)下的品牌效應不可能也一下子隨之消亡,肯定還是存在的,接手的人可以利用它的品牌效應繼續(xù)維持電影的發(fā)展。”
王長田也堅信,米高梅雖然申請破產,但品牌效應還在,也一定會成為未來接受人最大的利用價值,“至于對中國市場的影響,我覺得基本沒什么,如果非要說有影響,那大概就是007電影的推遲上映會讓很多影迷失望吧。”
米高梅的退出,是否會讓整個好萊塢電影產生新的格局呢?葛穎認為,“之后接手的人一定會對營銷策略有所調整,可能這也代表了電影新格局的誕生,但還需要靜觀其變,因為畢竟米高梅早就退出主流市場了。”唯一留下的,就是那些過去的經典影片和那頭怒吼的雄獅了。
借鑒
創(chuàng)新是王道,發(fā)展產業(yè)鏈有助減風險
王長田昨天向記者透露,“據我所知,現在很多電影公司都在計劃收購米高梅,其中也包括中國的電影公司。”至于光線有沒有這樣的計劃,他神秘表示:“這個暫時不方便透露。”
不少中國公司對破產的米高梅“饞涎欲滴”,而它的破產對中國影業(yè)也有不少的可借鑒之處。葛穎就直言不諱:“其實米高梅的倒下也體現了大型電影企業(yè)不能一直吃老本,被傳統(tǒng)束縛,如果一直沒有新思維、新的經營策略,那么江河日下也是早晚的事。”
葛穎認為,現在很多老牌的電影公司負荷太重,“以上海來說,很多本土導演都失去了原創(chuàng),選擇上北京,而不注重自己當地的文化,拍出來的作品也是千篇一律的風格。”但是就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環(huán)境來看,這樣是不行的,只有不斷有新動作才能促使行業(yè)的發(fā)展。石川對此則認為,電影衍生產業(yè)的推動和發(fā)展對中國電影來說很重要,他直言,在美國的電影產業(yè)鏈中,電影投資的比例其實只占市場的10%,范圍不是很廣,倒是電影之后的衍生行業(yè)比較發(fā)達,“這也是中國電影產業(yè)要借鑒的地方:單做電影投資的風險太大了,應該注重的是之后的產業(yè)鏈發(fā)展。”
盤點米高梅經典佳片
1、《綠野仙蹤》(1939年)
2、《亂世佳人》(電影版 電視版)(1939年,費·雯麗憑此片首次成為奧斯卡影后)
3、《費城故事》(1940年,加利·格蘭特憑此片成為奧斯卡影帝)
4、《魂斷藍橋》(1940年)
5、《貓和老鼠》(1940年,七次獲奧斯卡最佳短片獎,是動畫史上無可超越的巔峰)
6、《賓虛》(1959年)
7、《日瓦戈醫(yī)生》(1965年,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等4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