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80后不屑,他被90后崇拜。
他有很多身份和頭銜:作家、雜志主編、商人、偶像明星。
他是最能賺錢的作家、最暢銷青春雜志的主編、獨力拯救一家出版社的商人,有萬千粉絲的偶像明星。
現在他最看重的身份是老板,超過40名作家的老板,他最看重的品牌是“郭敬明”,這三個字是他所有事業(yè)的核心。
他曾兩度獲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讀書時期便成為聲名鵲起的80后新秀作家,擁有無數擁躉,《幻城》、《夢里花落知多少》、《小時代》等更是讓他多年來穩(wěn)居全國圖書暢銷榜(虛構類)榜首,不斷創(chuàng)造銷量奇跡。如今的郭敬明是最年輕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成員,同時自己開公司創(chuàng)辦《最小說》擔當主編。2009年,26歲的郭敬明連續(xù)第六年入選福布斯中國名人財富榜。
日前,郭敬明在上海接受《理財周報》記者專訪,談起自己對財富名利,對商業(yè)邏輯、對經營思路的獨特見解和感悟。
“版稅收入只占20%”
去年,很多人,風投、基金各種資本都有,拿著錢來,說求你了,把我這筆錢花出去吧。
理財周報:最近,2009年作家財富榜剛剛出爐,童話大王鄭淵潔名列榜首,之前幾年一直穩(wěn)居榜首的你屈居亞軍,怎么看待這份榜單?
郭敬明:其實今年我還是應該第一的,(榜單)還沒有把我12月出的《小時代2.0》收入算進去。
理財周報:其實榜單應該只是反映了你的版稅收入,但你還有老板、主編、藝人等多重身份。1000多萬的版稅并沒有準確地反映你的財富吧?
郭敬明:實際上版稅只是一小部分,公司的盈利占了我大部分收入。
理財周報:版稅在你的收入中占的比例是多少?
郭敬明:挺少的吧。
理財周報:十分之一有嗎?
郭敬明:可能再高一點吧,20%左右。
理財周報:記不記得財富在增長的過程中,突然出現膨脹是在什么階段?
郭敬明:在成立了公司之后,(我的財富)有了比較明顯的飛躍。之前還是作為一個簡單純粹的作家,靠每年寫書拿版稅積累財富。雖然銷量是很可觀的,但畢竟還是有一個度,一年只能寫一本書,(財富)增長還是比較平穩(wěn)的。但當我成立公司一年之后,就會發(fā)現手里擁有的錢明顯多了。
理財周報:你覺得你是在文化圈里比較有商業(yè)頭腦的一個人?
郭敬明:我算是比較奇特的。每個人的志向不一樣。有些人想成為很偉大的作家,有些人想成為思想領導者。我的興趣是,做一個好的平臺,來實現我的一些想法,逐步來做大影響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向。 理財周報:你是天娛公司旗下的藝人,收入會占到你總收入的多少?
郭敬明:也不多。因為主要是,我不太接廣告代言。找過來要我代言的品牌,我會去考慮,對我這個品牌到底是消耗還是幫助。如果這個品牌是互相借力的過程,我很愿意來做。如果只是單純消耗的話,即使有幾十萬的收入,我們一般也就不接了。
理財周報:那在天娛主要會做什么呢?
郭敬明:其實在跟天娛合作的過程中,很多是在品牌規(guī)劃,在做雜志出書方面可以配合我們的宣傳,包括在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它會幫你接洽,談一些商業(yè)上的合作。這點他們是對我們有幫助的。但是我也不會徹底把自己當作一個藝人去經營,因為對天娛來說,那也是不現實的,在藝人里面我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理財周報:你前段時間有帶你旗下的作家去參加湖南衛(wèi)視的《天天向上》,也是天娛公司的安排?
郭敬明:正好我公司的作家身上有宣傳期在,那個檔期都在出書。因為我們的主題是,關于我和我的雜志,對我們的團隊和出版作品也是一個宣傳。
理財周報:你自己有沒有進行經濟管理方面的學習,以便于更好的管理公司?
郭敬明:沒有專業(yè)地去學校,但是平時看書看雜志會多一些。
理財周報:有沒有在商業(yè)上比較崇拜的人物作為標桿?
郭敬明:這個倒沒有。鼎鼎有名的人,能夠被大家知道的都是很表面的,很虛的。我覺得更多的還是生活中的朋友對我的影響。比如說龍丹妮、盛大文學CEO侯小強啊,我可能朋友圈子里是一些40多歲的成功人士居多,都是各行各業(yè)比較頂尖的人物。通過跟他們聊天,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另外,我財經雜志看得比文學雜志還要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