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被網友評為“最難喝飲料”之首的紅色“尖叫”在停產多年后以“限定款”身份重出江湖,引發(fā)了市場的一陣狂熱。這款原價5元一瓶的飲料,如今卻在二手平臺上被炒至66元至88元一瓶,甚至有人標價8900元一箱,庫存臨期飲料被賣家標榜為“理財產品”。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消費者對稀缺性的追逐,也揭示了市場中非理性消費與情緒驅動的炒作邏輯。
紅色“尖叫”是農夫山泉于2003年推出的一款功能飲料,主打提神醒腦的效果,廣告中曾強調其從深夜竹葉和茶葉中提取精華,適合腦力勞動者飲用。然而,由于口感不佳,這款飲料很快便因“腐爛草根味”等負面評價而飽受詬病,最終停產。盡管如此,2024年9月,農夫山泉限時復刻了1萬箱紅色“尖叫”,并迅速售罄,由此開啟了這款飲料的“絕版”傳奇。
隨著復刻版飲料的保質期臨近,二手市場的炒作愈演愈烈。部分商家將即將過期的“紅色尖叫”標價高達88元一瓶,甚至有賣家聲稱一瓶售價可達1000元,一箱15瓶的售價高達8900元。這種極端的溢價行為,使得原本5元一瓶的飲料價格飆升了近20倍,引發(fā)了公眾對市場炒作的廣泛討論。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這種非理性消費行為背后,是情感與心理的驅動。一些消費者認為,紅色“尖叫”因其稀缺性和“傳說”屬性,具備了收藏價值,因此愿意為其支付更高的價格。然而,這種消費行為往往缺乏理性判斷,容易陷入“跟風”和“泡沫”的陷阱。正如評論員清波所指出的,缺乏核心價值支撐的產品難以持續(xù)炒作,一旦熱度消退,其價格也將回歸理性。
從企業(yè)角度來看,農夫山泉此次復刻“紅色尖叫”并非偶然。作為一家以“水+飲料”雙引擎發(fā)展格局的軟飲巨頭,農夫山泉近年來在茶飲料、果汁飲料等領域不斷拓展,而“紅色尖叫”則被視為其在功能飲料市場中的一次嘗試。通過復刻經典產品,農夫山泉試圖借助情懷營銷吸引年輕消費者,同時探索新的增長點。然而,這種策略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在市場反應不及預期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庫存積壓和資金鏈壓力。
從監(jiān)管角度來看,這種極端的市場炒作行為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有評論指出,炒作現象不僅可能引發(fā)金融泡沫風險,還可能對消費者權益造成侵害。因此,有必要加強對二手交易平臺的監(jiān)管,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同時,消費者也應提高警惕,理性看待市場炒作,避免盲目跟風。
紅色“尖叫”的溢價現象,本質上是一場關于稀缺性、情感消費與市場邏輯的博弈。無論是消費者、企業(yè)還是監(jiān)管機構,都需要在這一過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性看待市場變化,避免陷入非理性的消費陷阱。
|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 |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