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地位: 世界快餐食品老大,但是近年來在全球各地市場受到了其他快餐品牌的挑戰(zhàn)。在中國市場,麥當勞一直屈居老鄉(xiāng)肯德基之下。
市場意義: 麥當勞在全球同步推出的“我就喜歡”品牌更新活動,被很多人稱為麥當勞的“變臉”行動。麥當勞一改幾十年不變的“迎合媽媽和小孩”的快樂形象,變成年輕化、時尚化的嘻哈形象。
市場效果: 麥當勞公司公布的2003年11月份銷售收入增長了14.9%,亞太地區(qū)的銷售收入增長了16.2%。公司的股價逆市上漲,創(chuàng)下了16個月以來的新高。JP摩根集團2003年12月稱,麥當勞在全球經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并將麥當勞的股票評級從“一般市場表現(xiàn)”調升至“超出市場表現(xiàn)”。
案例背景: 2002年的麥當勞可謂麻煩不斷,10月,麥當勞股價跌至7年以來的最低點,比1998年縮水了70%,2002年第四季度公司第一次出現(xiàn)了虧損。2002年11月8日,麥當勞總部宣布,公司將從3個國家完全撤出,并關閉其他10個國家的175家連鎖店。在中國大陸,麥當勞各方面的表現(xiàn)一直比老鄉(xiāng)肯德基遜色不少。近兩年,麥當勞在本土被漢堡王等快餐店搶去了不少市場份額,在亞洲、中東等地銷售額下降明顯。
營銷專家米爾頓·科特勒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提出,快餐食品對消費者健康的影響、民族和文化意識,以及品牌老化是麥當勞在全球和中國遇到大麻煩的三大主要原因。
2002年初,麥當勞新的全球首席營銷官拉里·萊特(Larry Light)上任。拉里·萊特是“品牌價值管理”(BVM)體系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他上任后,策劃了麥當勞歷史上第一次品牌更新計劃,取代了以前以“微笑”為主體的營銷活動。
麥當勞2003年營銷事件回放
2003年8月,麥當勞中國發(fā)展公司宣布,來自天津的孫蒙蒙女士成為了麥當勞在內地的首個特許加盟商,近期內將選中5個特許加盟商。
2003年9月2日,麥當勞公司在德國慕尼黑宣布正式啟動“我就喜歡”品牌更新計劃。這是麥當勞公司第一次同時在全球100多個國家聯(lián)合起來用同一組廣告、同一種信息來進行品牌宣傳。
2003年9月22日,麥當勞“我就喜歡”活動在中國正式啟動,《我就喜歡》歌曲中文版創(chuàng)作及演唱者王力宏參加了發(fā)布會。
2003年9月25日開始,麥當勞的兩個新的充滿活力的電視廣告開始在全國播放,另外三個電視廣告也于2003年底到2004年間播放。
2003年11月24日,麥當勞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旗下“動感地帶”(M-Zone)宣布結成合作聯(lián)盟,由動感地帶客戶投票自主選擇的當季度“動感套餐”也同時揭曉,并在全國麥當勞店內同步推出。
麥當勞中國表示麥當勞將在近期內在中國餐廳內提供WiFi服務,屆時中國消費者將可以在麥當勞餐廳享受無線上網(wǎng)的樂趣。
麥當勞營銷策略解析
在新任首席營銷官拉里·萊特的主持下,受銷售額下滑困擾的麥當勞在總部召開了一次全球性廣告峰會,在其廣告代理商中掀起了創(chuàng)意競爭熱潮。麥當勞的主要廣告代理商集思廣益,為這家全球最大的快餐連鎖公司打造新品牌、制定新營銷策略產生了一個新的全球營銷主題 ——“我就喜歡”。麥當勞首席執(zhí)行官康塔洛普說:“我們曾經是廣告和營銷的亮麗典范,我們將再次成為這方面的高手。”
變臉,讓品牌年輕時尚化
麥當勞面臨的最大困擾就是“品牌老化”的問題。米爾頓·科特勒先生說,麥當勞以前并沒有首席營銷官的職位,50年不變的“麥當勞叔叔”就是麥當勞的“首席快樂官”(Chief Happiness Officer)。以前,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對于兒童、青少年、父母等細分市場都非常有親和力,是不錯的“品牌代言人”。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麥當勞的定位以及品牌的概念隨著社會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已經很陳舊了。根據(jù)麥當勞做過的一次顧客調查,很多年輕消費者認為“麥當勞叔叔”的形象非常老土、可笑。年輕的嘻哈一族覺得麥當勞是小孩子去的地方,他們更喜歡“酷”、刺激和冒險的舉動。麥當勞如果不品牌更新的話,只有一年年的老下去。
“我就喜歡”把目標顧客定在了麥當勞流失得最快、公司最需要抓住的年輕一族,所有的品牌主題都圍繞著“酷”、“自己做主”、“我行我素”等年輕人推崇的理念。以在中國地區(qū)為例,首先,廣告語就贏得了很多年輕人的好評,一個中學生在被問及對麥當勞廣告的看法時說:“‘我就喜歡’里面的‘就’字很酷,我特別欣賞。”中文麥當勞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及演唱者王力宏在年輕人中很有號召力,是有主見、有活力、有上進心的年輕人的代表。王力宏創(chuàng)作的帶有嘻哈和R&B曲風的《我就喜歡》主題曲,推出之后登上了很多歌曲排行榜,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為麥當勞贏得了不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