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主持人董卿,由于誤將“馬先生的兒子馬東”說成了“馬先生的兒子馬季”,她公開向郎昆導演、馬東及全國觀眾道歉。央視名主持董卿,為一句主持詞出現口誤而公開道歉,她的如此執(zhí)著的精神是“知錯就改”的精神。
人一生不可能無錯,象央視春晚這么大規(guī)模、長時間、現場直播、衛(wèi)星轉播,無論是臨場經驗多么豐富的主持人,無疑是一種沉重的心理壓力。因為它的任何一個細微錯誤都因為直播而無法挽回。
央視春晚雖然是一場娛樂性綜藝晚會,觀眾娛樂,觀眾輕松,主持人無法輕松。說它可以原諒,是說不可避免,不可能絕對百分之百的十全十美。但是,出了差錯本身不能因為原諒而成為正確。錯,還是錯,因此董卿的道歉是必須的,也是值得為此鼓掌的。這種精神,是對央視和觀眾的一種高度負責的精神。她的道歉,和她元宵晚會彌補性的重復和那會心的一笑,是又一枚無形的獎牌。
當人們熱議09年央視春晚董卿出現口誤時,新聞深情地回憶曾經是央視春晚名主持的趙忠祥。他那具有磁性的聲音,無論是親耳聆聽,還是配聲解說,人們都一聽就知:“那是趙忠祥”,億萬觀眾、聽眾對他的聲音太熟悉、太敬仰了。
最近有故事說,他連續(xù)十五屆主持央視春晚為零差錯。為了主持好春晚,他廢寢忘食,有一年春晚為背熟一首朗誦詩,他整整背了五天。在每次的直播過程中,他自始至終保持著最好的職業(yè)狀態(tài)。他在現場從不看臺上的節(jié)目,他要背詞,要思考上臺后的情形,牢記自己是個主持人,而不是一個觀眾。他也不和其他演藝人員聊天,哪怕相熟的老朋友。他認為那樣會攪了別人的演出,破壞別人的狀態(tài)。中國網一篇評論說,他為了主持侯寶林先生的相聲,在臺下嘴里不停地默念:“不要把侯寶林說成林寶侯”。
“沒有出過一次差錯”,這樣的話,不是誰都敢說出來的。但趙忠祥說了。這句話承載了多少背后的故事,我們不得而知。趙忠祥還說:“不僅是春晚,我做我的本職工作近五十年了,我從來沒有感到過厭煩。累是有的,但那只是生理上的累,而心理上對這種職業(yè)的喜愛完完全全地彌補了生理上的疲勞。”
趙忠祥十五次主持央視春晚,五十年的本職工作,他是那么的熱愛,那么的一絲不茍。這是毛澤東同志在《紀念白求恩》中贊揚的“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對人民極端的熱忱”的“兩個極端”的精神。
筆者向來不喜為人他人公開叫好,在了解趙忠祥先生、董卿女士的一些行為后,也情不自禁地為他們唱一次并非違心的贊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