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少人來說,10101元也許并不算是一筆巨款,但對于每天起早貪黑才能賺到十幾元的拾荒老人來說,肯定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12月15日夜里, 蘇州太湖西路附近拾荒的老人張俠玲撿到了一個錢包,打開一看,里面竟然有10101元現(xiàn)金。然而,和丈夫吳國平商量后,兩位老人并沒有私留這筆錢,而是毫 不猶豫地歸還了失主。
拾荒撿錢不糾結(jié) “撿到別人東西哪有不還的道理”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了拾荒老人吳國平的“家”——位于蘇州太湖西路一家汽車修理廠邊上的一片已經(jīng)在平整拆遷的荒地上。這塊大約有幾百米見方的荒 地,靠北邊的地上堆滿各式各樣的廢品,還有幾個爛棚子堆成的小屋子。
就在那些垃圾堆的一邊,拾荒老人吳國平正忙碌著,面頰黝黑,頭發(fā)灰白,精神矍鑠。“這錢不是我的,我當時就想丟錢的人肯定很著急。”得知記者的 來意后,老人顯得很不好意思,不停摸著腦袋,紅著臉告訴記者,當時拾到這一萬元的是他的老伴張俠玲,她正好出去干活了。“撿到別人的東西哪有不還的道理, 不能討別人的巧,要靠自己的本事來賺錢,這樣的錢花起來才心安理得,沒啥好報道的。”
在吳國平老人的引領(lǐng)下,記者通過一條兩邊堆滿了廢舊報紙、酒瓶雜物寬不足1米的小土路,就來到了老人的“家門口”。向下的空地前有六七級臺階向 下,面積大約有三四平方米,老人家的“門”是用一塊高50厘米左右的鋁制板子充當?shù)模?ldquo;房間”就是用幾塊破門板支起來的棚子,上面蓋著一塊破舊的防雨布。
每天早晨5點多,老人就起來,騎著三輪車到處轉(zhuǎn)轉(zhuǎn)撿垃圾了,老兩口起早貪黑,一年也就能掙個四五千元。樸實的吳國平老人對記者說,“雖然錢不 多,但是也夠我們老兩口湊合過活了。”
失主登門來道謝 硬塞給他們2000元
“那天晚上我回來得早,凌晨2點多的時候,老伴突然把我叫醒了。原來,老伴張俠玲在拾垃圾回家的路上,撿到了一個灰綠色的錢包,打開一看,里面 竟然有10000多元的現(xiàn)金。”老人告訴記者,除了一萬多元的現(xiàn)金外,錢包里還有身份證、駕駛證和多張銀行卡等物品。吳國平老人告訴記者,當他聽到這個消 息的時候,就責備老伴為什么不在撿到的地方多等上一會,說不定失主一會就會回來找了。
第二天,吳國平老夫妻倆就把錢包交到了附近的派出所,沒多久警察就通過錢包里的身份證聯(lián)系上失主,終于把錢包還了回去。“我們也終于松了口 氣。”說話間,老伴張俠玲拖著一車滿滿的雜物回到了住處?吹接浾撸瑥垈b玲顯得有些舉足無措。她告訴記者,前天失主還專門來到他們住的地方,登門道謝,最 后,臨走前還硬是塞了2000塊錢給他們。張俠玲告訴記者,雖然當時他們不停地表示拒絕,但失主一直堅持塞給她,說是感謝他們的拾金不昧,不光是因為錢, 更重要的是錢包里的證件,否則補辦起來十分麻煩。
義舉感動姑蘇城 老夫妻卻感到“受寵若驚”
吳國平老人的這一義舉也隨即傳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議。很多網(wǎng)友和市民紛紛表示,一位如此艱苦而卑微的拾荒老人,面對超過一年辛苦所得兩倍多 的巨款而不動心,確實令現(xiàn)在很多人汗顏。
“也不知道咋的,我們撿到錢包歸還失主的事情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每次人家提起來,我都覺得不好意思,沒什么好報道的。”張俠玲不好意思地 說,后來社會上不少人在知道他們的事跡后,陸續(xù)又有一些愛心市民給他們送來了一些錢物,讓寒風中的他們倍感溫暖。“其實那點小事,是我們應該做的。沒想到 會得到社會上這么多人的關(guān)愛,真是有點受寵若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