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華永康唐先鎮(zhèn),一個不起眼小樓里,卻滿滿當當?shù)囟逊胖煌瑫r期創(chuàng)作的以毛澤東和中國革命各個歷史事件為題材的油畫、徽章、塑像、繡品。
其實,在9個月前,這幾萬件藏品還在東陽橫店的紅色收藏珍品館里,被恒溫保存,有保安保護。然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那個收藏館如今已變成擺放道具的倉庫,而這幾萬件藏品也只能顛沛流離,如今蝸居小樓,不斷遭遇著蟲蛀鼠咬。
30年尋來藏品數(shù)萬
今年45歲的施永明,是這些紅色收藏品的主人,他有一長串的身份和頭銜,各種收藏協(xié)會的理事、主任、雜志副主編、書畫家的經(jīng)紀人……站在這些如今被簡單疊放的收藏品中,他既驕傲,又滿懷著焦慮。
“和它們同一時間出窯的、同一個師傅做的瓷品,去年有2件賣掉的價格以百萬計。”施永明在房間里小心翼翼地翻出一組瓷盤,“這一套瓷器上印的是從毛澤東青年時候到文革時候的不同形象,是景德鎮(zhèn)最好的窯做的。”
房間里,藏品太多,擺放得很雜亂,但是施永明總能準確地找出他想要的藏品,展示給記者看,“這些毛主席徽章,直徑有1.85米。”他又吃力地翻出一塊積著灰塵的純銅制成的巨型紀念章,講述起他所了解的一切。
施永明的收藏經(jīng)歷,最早可以上溯到1980年,那時的他就開始收藏毛澤東像章,“我從小對這些東西就有感情”,到了2000年,紅色收藏已經(jīng)成為他割舍不下的愛好。
“我做過企業(yè),有點積蓄,愛好收藏,就把錢花在這上面了。”施永明的收藏范圍很廣,幾萬件的紅色藏品只是他所有收藏中的四分之一,但他為了紅色藏品奔波最多,“除了臺灣和西藏,全國各地我都去過,只要聽說有關于這些的徽章、瓷器、油畫就會去看,去買。”
3年開館卻只賣出幾十張票
坐擁幾萬件“紅色收藏”,于是開一個博物館當然就成為施永明很自然的選擇。
2006年,當施永明的紅色收藏珍品館在橫店影視城落戶的時候,當?shù)孛襟w反映強烈,紛紛用上了“全國同類館中最大”、“種類最全”這樣的稱號。
然后,開張的喧囂過去之后,進入運營期的收藏館卻乏人參觀。施永明承認,他曾印了兩萬張門票,每張單價50元,但3年來,只賣出了幾十張。
“真是沒人來買票看。”施永明回顧這段日子時說,“當初的思路規(guī)劃不對,這是一個教訓。”
去年11月,經(jīng)營不下去的施永明只能用18輛大卡車,將幾萬件紅色藏品運到他和他朋友家,“現(xiàn)在剛剛和江西瑞金那里聯(lián)系好了,下個月把這些藏品全拉過去展覽。”施永明說,如今這些藏品只能這樣做著“巡回演出”,卻再沒一個展出的好地方。
藏品“蝸居”小樓受損嚴重
如今,這些藏品大多數(shù)放在施永明在永康唐先鎮(zhèn)的家里,雖然是個四層小樓,可所有能夠利用起來的空間,已經(jīng)全部都被這些“紅色藏品”占據(jù)了。
記者昨天走進施家,客廳的墻壁上掛著一幅2米多長的《毛主席去安源》針織作品,引人注目,卻又殘破不全,“下面部分被老鼠咬壞了。”施永明異常惋惜,這樣的作品一個人一年也不能完成,“得找個人補一補,否則太可惜了。”
其實,要修補的藏品可不只有這一件,從去年11月到現(xiàn)在,因為只能簡單保存,一些藏品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受損情況。
“保存這些藝術品一定要防潮、防干、恒溫保存。”施永明心里知道要怎么做,可卻有心無力,“前段時間的陰雨天氣,一些油畫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發(fā)霉的跡象。”
“現(xiàn)在,有不少珍貴的紅色藏品,都放在寧波、溫州,我朋友幫我妥善保管著。”施永明告訴記者,“我和我朋友在商量,還是想在永康開個藏品館,把這些藏品展示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