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報道,6月15日從遼寧大學傳出消息,該校陸副校長及北京師范大學在讀博士楊倫,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文章《何謂“理論”?》涉嫌抄襲一事已被確認基本屬實。但該校表示,抄襲系楊倫一人所為,陸副校長署名僅為幫助學生的論文得以發(fā)表,非直接責任人。事件的有關細節(jié)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為人師表的大學副校長和學富五車的博士,居然同抄襲事件扯在一起!如果在十年前看到這篇報道,一定會讓人驚諤得半天合不攏嘴。但現在看到這種事情,如果誰還驚詫不已,一定會被認為是少見多怪、莫名驚詫了。想想也是,在抄襲之風日盛的今天,一些大學教授和博士、碩士“借鑒”、“剪貼”、“復制”他人的論文,幾成“潛規(guī)則”,實在是家常便飯,哪里算得上是什么稀奇事呢?用一句話時髦的話說,不抄才是怪事!然而,細看這篇區(qū)區(qū)600字左右的新聞,個中居然還反映了當前學術腐敗的一些新動向!
抄襲辯解無罪化。以往,抄襲事件東窗事發(fā)后,當事人都會無條件地陪禮道歉。而今,新一代的“文抄公”們非但不臉紅表示歉意,反而還會作出種種有理辯解:什么評定職稱需要,完成課題需要;什么任務重,壓力大;什么不知情,出于意外;什么你不抄,別人抄,沒辦法啦……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地擺出一大串理由,裝出一臉的無辜。我們不妨來聽聽遼大版的辯解詞是怎么說的:學生郵來論文,陸副校長就在百忙之中進行修改;學生打來電話稱要發(fā)表,陸副校長就同意在“系楊倫一人所為”的文章上署名;看到論文涉嫌抄襲的報道,陸副校長就第一時間打電話進行確認……言下之意,陸副校長陷入抄襲事件,完全是不知情、不小心,是礙于師生情分的“突發(fā)事件”,是樂于助人、成人之美所致,哪里算得上是抄襲呢?退一步講,即使陸副校長與抄襲事件真有什么瓜葛,那也是無意的,絕非有意為之。重客觀、輕主觀,是許多抄襲事件當事人一慣的招數。我抄襲,我有理;我腐敗,我無罪,是他們的否理邪說。何謂“理論”?由此可見一斑。
腐敗主體團體化。出于“家丑不可外揚”的心態(tài),一些高校面對學術腐敗事件態(tài)度曖昧。6月13日,文匯報就有一則消息,因“雙胞胎”論文被曝光,兩位論文作者所在的母校——上海海事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為顧及“面子”,“踢起皮球”,互指對方抄襲。無獨有偶,現在遼大一邊還在進一步調查有關細節(jié),一邊就急不可待地斷言“抄襲系楊倫一人所為”,作出“陸副校長署名僅為幫助學生的論文得以發(fā)表,非直接責任人”的結論。遼大此舉與上海那兩所高校的心態(tài)恐怕也是如出一轍吧。如果說,陸副校長和楊倫師生涉嫌抄襲論文尚屬個體學術腐敗的話,那么遼大有關方面在此事件中所表現出的包庇、偏袒態(tài)度,算不算集體搞學術腐敗呢?
涉及人員高端化?v觀近年來各地發(fā)生的學術腐敗事件,都有一種學術層次高、行政級別高的發(fā)展趨勢。從學術層次上講,發(fā)生剽竊抄襲事件的高校中,既有名氣不大的一般院校,又有北大、復旦、武大、浙大等重點院校;當事人中既有年輕教師、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又有副教授、教授、博導、重點學科負責人、甚至院士。從行政級別上講,許多當事人中既有高校的系主任、院長,又有高校副校長、直至省部級高官。登陸遼寧大學網站查閱發(fā)現,陸副校長作為校行政領導,他主管學科建設、后勤管理等方面工作;作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還身兼遼寧省哲學學會常務副會長等多個全省性學術職務,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可見,與論文抄襲事件有染的,并不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的專利,一些位高權重的行政領導和學術權威有時也會一不小心而沾上邊兒的。
行文至此,筆者忽然想起,手頭上正有一課題《從“遼大抄襲”事件看學術腐敗的新動向》,現已成文,絕對原創(chuàng)。如有哪位名師愿屈尊署名第一作者,幫助斧正發(fā)表,在下定當感激涕零。倘若怕出抄襲紕漏,愿以合同擔保,概與恩師無關。最后,再吆喝一聲:機會不多,有意從速!不要白不要……
遼大副校長陷抄襲門: 事件看學術腐敗的新動向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時間:2009-06-17 09:54:57
作者:吳建華 責任編輯:拓荒者
要了解更多,可繼續(xù)查閱相關資訊:
推薦新聞圖片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3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 |
京ICP備05004402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