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乳房高挺的魔術胸罩是典型代表。40多年前就已經發(fā)明了,突然在1991年大放異彩。美國的“莎拉李親密公司”(Sara Lee Intimate)獲得魔術胸罩在美國的銷售權,撒下千萬美元廣告費和五花八門的銷售計劃。時尚雜志為其推波助瀾,1992年《Vogue》寫道:“顯露乳溝,游走于走光邊緣的胸罩,最能展示新女性魅力。”1994年5月,魔術胸罩在紐約的初登場可謂大陣仗:百貨公司門口不僅有管樂隊吹奏恭迎,還有一隊歌劇男高音高唱贊歌,運送隊伍是一支美艷的拉拉隊,乘坐專用纜車抵達,而主角——魔術胸罩,被裝在防彈運鈔車里,清晨就排隊的搶購者蜂擁而上,魔術胸罩成了胸罩乃至服裝業(yè)最讓人驚異的奇跡。
倡導新奢侈的公司里,胸罩制造商“維多利亞的秘密”始終被當成翹楚。發(fā)家故事不過是一人收購了一家快要破產的內衣小店,發(fā)現前任店主一直以為都是男性幫女性購買內衣,在店里搞了很多皮革和黑色布置,使女性顧客心生抗拒。收購人沒想設計出什么新型胸罩,卻精心編造了一個創(chuàng)始人故事:維多利亞是個英、法混血,她聰慧又典雅,成熟又時尚,在倫敦的高尚住宅區(qū)開一間專賣歐式風情的內衣小店。不論產品開發(fā),市場營銷還是店鋪設計,“維多利亞的秘密”始終圍繞著這個虛擬人物。品牌迅速迷惑了消費者,在美國平均零售價比同類產品高出10美元,卻是自1997年始增長速度最快的內衣品牌。失敗的“前維多利亞的秘密”說明了胸罩的誤區(qū):不要讓羅密歐決定胸罩的式樣,頭腦才是人體最性感的部位,胸罩的問題還是問朱麗葉吧。成功的“維多利亞的秘密”則證明:要想讓女性掏腰包多么簡單,只要編個故事。
胸罩跌宕的前世今生也許被隱匿在塞得過滿的衣柜里,女性木然地穿上它,脫下它,卻永遠不能忘記它在個人歷史中的瞬間。女性13歲跟著母親第一次走進一家胸罩專賣店。母親是個簡單地把生活分成“支持”與“反對”的人:噴發(fā)膠,支持;不涂唇膏就出門,反對;不戴胸罩,絕對絕對反對。母親告訴她,這些小事反映了女人如何對待自己。母親要幫她挑選三件胸罩:一個白色標準型,一個米色的夏天穿,一個藍色的留待冬天(黑色太猥褻了)。店員在她換胸罩的時候進進出出,她覺得受到了粗魯的對待,但她們根本不注意她剛剛發(fā)育的胸,而專注于那些產品。她穿著新買的胸罩走出店門,默默跟在母親身后,臉上既有成為小婦人的喜悅,又有對成長的惶惑。這種表情在幾個月前她初潮那天有過,在幾年后她失去了貞潔時會有,在更多年后她初為人母時又出現了。
胸罩百年回眸

20世紀10年代的內衣款式

20世紀60年代的無帶胸罩廣告

1990年麥當娜把內衣外穿發(fā)揚光大
1907年,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以自由的名義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而今年亦正好被認為是胸罩誕生100周年。其實關于胸罩起源時間有很多說法,雖然時尚史家們對胸罩誕生日期仍有待考據,但這場捕風捉影的慶祝仍顯示了大家對胸罩的熱情,現在讓我們來追溯與有胸罩有關的歷史回憶。
1907年 “胸罩”一詞誕生
1907年,保羅·波烈提出了新的女裝曲線觀念,并呼喚女子從緊身胸衣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他設計的V領外衣在取代過去幾乎沒有任何空隙的緊口領子的同時,也影響了人們對內衣的看法。作為極具時尚影響力的設計師,他的設計概念被命名為“波烈線條”。同年,美版《Vogue》出現了“胸罩”(brassiere)一詞。
1914年 胸罩申請專利
1912年,美國首件專利胸罩是一個叫Mary Phelps Jacobs的女孩發(fā)明的,她在參加舞會時,用兩條手帕加粉紅絲帶結成一件類似胸罩的內衣,這招來了女友艷羨的目光和商家濃厚的興趣。隨后她為女友進行了很多同樣的制作,并于1914年以Caresse Crosby的名字申請了專利,“無背式胸罩”(Backless Brassiere)即時誕生。后來這項專利被華納兄弟緊身胸衣公司以1500美元買去。有人估計,它后來的價值至少要在這個數字后追加四個零。
一戰(zhàn) 用胸衣的鋼條支援前線
1917年,帶襯骨的緊身內衣的銷量也開始下降,此前的銷售額一直維持在7000萬美元左右。戰(zhàn)爭似乎耗盡了緊身內衣所使用的金屬,美國戰(zhàn)爭工業(yè)委員會稱,“美國婦女為戰(zhàn)爭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她們從內衣中取出了共計28000噸的鋼條,這足夠建造兩艘戰(zhàn)艦。”
20世紀20年代,女子們對高挑纖瘦的身材趨之若鶩,除了運動之外也進行殘酷的節(jié)食,女子的流行形象跟男孩相仿。期間內衣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沒有任何支撐物了,人們用特殊的花邊來支撐穩(wěn)固胸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