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烏克蘭出口了3架伊爾78運輸機給中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中國空軍對加油機的需求,但是數(shù)量還是太少,但是有總比沒有強,諸葛小徹認為,伊爾78加油機的加入,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中國空軍的作戰(zhàn)半徑外,還能為中國正在發(fā)展的運20提供現(xiàn)實技術支持,從而加速中國將運20改裝成加油機的時間。
運20立項后曾遭反對 中國在伊爾78與運10吃大虧
當中國的運-20與美國的C-17、俄羅斯的伊爾-76這三位同行一起出現(xiàn)在珠海航展現(xiàn)場時,粗略看上去,它們似乎有些相像。

運20
C-17和伊爾-76戰(zhàn)略運輸機已經服役二三十年,中國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還是個小字輩,它去年1月26日才剛剛首飛,目前正處于定型階段。本周在珠海航展上的亮相是它與公眾首次近距離接觸。
航展自11月11日開展以來,體量龐大的運-20連續(xù)兩天進行了展示飛行,托舉它翱翔的4臺D-30KP2發(fā)動機掠過航展所在的金灣機場上空時,轟鳴聲令觀眾震耳欲聾。超高的關注度提醒人們,這是中國獨立自主研制的首款戰(zhàn)略運輸機。
有專業(yè)人士認為,運-20在氣動外形上有C-17、伊爾-76的影子。盡管中國空軍早期的運輸機多半是仿制的,但運-20顯然不是“山寨”的結果。

運20
“這種氣動外形是規(guī)律,這種技術規(guī)律,美國人要遵循,俄羅斯人要遵循,中國人也要遵循。”軍事科學院王長勤研究員說,“這就像人人都需要吃糧食、蔬菜、水果才能保證營養(yǎng)一樣。”
國際上習慣把最大起飛重量在100噸到200噸之間的運輸機稱為大型運輸機,小于100噸的是中型運輸機,大型運輸機的代表是美國的C-17和俄羅斯的伊爾-76,這個隊伍中不久的將來會加入中國的運-20。
運-20由中航工業(yè)西安飛機工業(yè)集團公司研發(fā),它被命名為“鯤鵬”,但研制它的工作人員私下喜歡親切地稱呼它“胖妞”。因為它的體型看上去比中國空軍裝備的伊爾-76要寬一些,以便能裝下更多的大型作戰(zhàn)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