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七日,哈爾濱的日軍司令接到一封義勇軍首領(lǐng)所發(fā)出的信,在信中首領(lǐng)說俘虜了三百八十二個日兵和十一個軍官。他提議來一次俘虜?shù)慕粨Q。”看看,在這場日軍傷亡重大的戰(zhàn)役中,卻被日方涂抹只死了十多人的重大勝利。說實話,我很同情日本的普通民眾,他們的親人孩子或許也在戰(zhàn)場上搏斗,甚至喪命,卻被官方瞞得嚴嚴實實,連實情都不讓知道。日軍的這個基本特性,不單顯示在軍事之中,也顯示于他們的生活之中。

例如,一個日本憲兵在哈爾濱的街上攔住了一個俄國人,想要搜查他。這俄國人因為喝醉了酒,竟抓住了憲兵的衣領(lǐng),奪去了他的手槍,把他痛打了一頓。這憲兵躺在地上,被打得頭破臂折。刑事科的副巡斐陀羅夫捉住了這酒醉的俄國人,把他帶到警察所里,并寫了一個報告說明這案件的真相。

第二天早晨,日本的憲兵司令把斐陀羅夫副巡叫了去,大罵了一頓,其發(fā)怒之態(tài)好像要把副巡他槍決。憲兵司令暴怒,“你怎么敢寫一個酒醉的俄國人奪去了日本憲兵的武裝并痛打了他呢?你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侮辱了日軍、侮辱了神圣天皇的罪行了。再去寫一個報告來,對于寫的內(nèi)容,你給我小心措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