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明天全球首映,昨天,我先睹為快。
這個經(jīng)典故事家喻戶曉,我們等待這樣一部片子也是好久好久。
看完電影,我給主演趙薇同學(xué)發(fā)了一條短信:薇同學(xué)表演細膩,出神入化。疆土之爭方顯巾幗本色,父子情深道盡兒女柔情。全劇波瀾壯闊,節(jié)奏分明,沉重中有輕松,反思里有歡樂。多處有感人之筆,木蘭流淚時常令老鞠入戲,只是戲太短,再有30分鐘就好了……
趙同學(xué)回復(fù):非常感謝鞠兄……
真的,一般我還沒有看完電影給演員發(fā)短信的習(xí)慣。看電視和舞臺劇會有過。老鞠我看這部片子時確實很享受,也很輕松,更很快樂。有人說“啊,趙薇雷了人了,”我倒是沒覺得,至多本子上有些能引發(fā)大家討論的“技巧”,也不會讓觀眾白進影院一趟。
今天我看到一些媒體的評價,幾乎不約而同對劇本對導(dǎo)演有些相同的看法:搞笑,雷人,但對花木蘭的表演還是認同叫好。人們在帶著淚花笑出聲時,看完了這部片子,應(yīng)該說很愉悅,搞笑的臺詞令場子里不顯沉悶,趣味疊起,總比讓你去接受一次苦大深重的民族主義教育更好,真正的寓教于樂了。
花木蘭在戰(zhàn)場上不讓須眉,這要表演到位,但女人的細膩柔情同樣要體現(xiàn),這是足見演員的功力的。
一小撮媒體的看片記者,常常以代表廣大觀眾之心來觀看新片,然后在同僚們的哄笑議論中,寫點不酸不疼的文章,其實很可憐,總以為自己很高大的樣子,指點江山,實質(zhì)與觀眾的評價相反,與事實不符。為什么這么說,因為老鞠看到一些個自認為清高的女記者們在影院里狂顛地大笑,雙腳放在前座之上,如入無人之境,弄得影院像她們的家客廳一樣。覺得她們很是淺薄。以后,一些報紙上的影評,如果是娛樂記者寫的,不要全信,與大眾審美相距甚遠,有時屬于小眾的口味。
因為受困受傷而缺水,陳坤割腕給花木蘭喂血解渴,連續(xù)兩次,有點搞,觀眾可能想起了英雄人物的“高大全手法“。這點,是有些搞,可能是導(dǎo)演故意為之?不得而知。
老鞠我笑出聲來的,有手下向大將軍匯報木蘭的戰(zhàn)績時,末了有一句話“她的人緣也不錯”。哈,我真的笑出聲來,當時就想寫一條“趙薇的人緣不錯”。
期待的趙薇與陳坤在洗澡時的激情戲,也是那樣以打斗為主的處理了,白花花的背,白花花的水,“木蘭出浴”沒雷著誰。
如有覺得老鞠寫得不對,歡迎批評,保證虛心接受。
話說回來,趙薇不雷你,雷誰?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