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家劉詩昆
記者王虹 實習生楊富東、劉宏報道:一位是久負盛名的琴壇泰斗,一位是風華正茂的琴壇新貴……昨日,由著名鋼琴家劉詩昆和黃楚芳主講的武漢大師課在湖北劇院舉行,吸引了大批琴童冒雨前往。在談到學琴的意義時,劉詩昆認為,張惠妹應與貝多芬共存。
“鋼琴熱”是好事
針對當前中國鋼琴音樂教育的熱鬧現(xiàn)狀,劉詩昆稱,“鋼琴熱”是一件好事,盡管存在隨大流和跟風的因素,但“鋼琴熱”凸顯出了中國近些年來取得的經濟、文化和教育發(fā)展的成果。“中國最早的鋼琴廠只有珠江、上海、北京、營口四家,但現(xiàn)在,中國鋼琴廠的數(shù)量,就是中國樂器協(xié)會也統(tǒng)計不出來。”“只聽張惠妹,不聽貝多芬,中國社會就會很可悲;既聽張惠妹,又聽貝多芬,這個社會才正常!”在談到學琴的意義時,劉詩昆打了這樣一個比喻。
音樂是共有的語言
作為郎朗昔日的同窗,昨日的大師課上,剛剛從美國歸來的黃楚芳就鋼琴發(fā)展、教育等問題,以專業(yè)認知的角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學琴要追‘源’,這個‘源’就是西方,我們學琴不能閉塞地自我欣賞。”在外留學多年的黃楚芳對于東西方音樂教育的區(qū)別有著很深的感受。她以自身經歷建議江城愛樂者,“琴藝的提高,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她大膽建議,“如果有條件,還是要走留學之路。畢竟,坐井觀天永遠不能展翅高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