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獲最佳影片實至名歸?
看到臺灣電影的真誠
張元表示,在最佳影片的評比中,《當愛來的時候》與《第四張畫》獲得了最多評委的支持。“張作驥我非常了解,從《黑暗之光》到今天,雖然他這之間的一些作品也不見得成功,但通過這部電影我們還是看到了感動。他對于劇情的把握,對于氣氛的掌握還是有很大飛躍的。雖然在影像的形式上還是延續(xù)了楊德昌和侯孝賢的方式,但我還是看到了臺灣電影的真誠,這部電影也獲得了比較大的支持。”張元介紹。
最佳影片爭論最多的就是《第四張畫》和《當愛來的時候》。那么是否最佳導演授予執(zhí)導《第四張畫》的鐘孟宏就意味著平衡獎項呢?張元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強調,“電影節(jié)評獎就是一個巨大的游戲。”
談到《透析》和《春風沉醉的夜晚》這兩部內地導演的作品,張元透露,“《透析》我也很喜歡,題材也有挑戰(zhàn)性,也有臺灣或者香港評委表示支持。但也有評委覺得,雖然題材有挑戰(zhàn)性,但電影還是有主旋律成分。你要知道其中很多評委都是導演、攝影師、影評人、教授,他們不喜歡電影里有太多(主旋律)的東西。”張元繼續(xù)說:“有的評委認為《春風沉醉的夜晚》比較單薄,而且這個電影也是老片了,盡管在音樂和剪接還是有特點的。我覺得,婁燁在處理寫實的故事過程中,使用了跳切的手法,還是強有力的。”
最佳男、女主角為何爆冷?
最佳女主角授予參演《玩酷青春》的呂麗萍,這可謂是當晚最大的冷門之一。張元坦言,最大的爭議在于評委們認為《玩酷青春》是個爛片,但是呂麗萍的表演非常精彩,最后她是以微弱的一票優(yōu)勢戰(zhàn)勝張艾嘉當選。“大家感到遺憾的是范冰冰沒有被提名,我們認為張艾嘉在范冰冰缺席的情況下,還是值得推薦的。我和寧浩認為徐帆在《唐山大地震》中是很出色的,但是臺灣的評委們不喜歡這個影片,他們占了評委會的大多數。”張元強調,“我最想提醒大家的,電影節(jié)就是游戲,就是給電影人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
對于阮經天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很多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張元表示,“絕大多數的評委是把票放在了阮經天身上,大家覺得這樣一個偶像明星,在這部電影里表演的技巧已經趨于成熟,而且和《艋舺》的風格相匹配。而且《艋舺》獲得的提名本來也不多,最重要的就是最佳男主角,所以經過反復討論,阮經天還是以高票當選。”
技術類獎項過于分散?
評審團各有各的意見
“三輪投票,評委所有的發(fā)言都被錄音,有專人在一旁公證。”張元告訴新浪娛樂,參加過那么多大電影節(jié)的評審工作,第一次見到全程都要錄音的。寧浩透露,“金馬獎是票選制,是大家集體投票的結果,我們只能投出自己的選擇。三輪投票,評委各自陳述,看能夠影響多少人。大家也是各自有各自的意見,你看技術獎項也能知道,結果比較分散,其實評委的討論火藥味很濃的,最終還是票選制度。比如攝影,哪怕你不是這塊的權威,也有權投票。”
對于最佳女配角獎,張元表示:“這個獎給郝蕾,大家的態(tài)度是比較一致的,她也累積很長時間了,這次的表現也有一定的突破性。”而男配角授予《父后七日》中的吳朋奉,張元認為:“很多評委都認為他把這個角色拿捏得非常有轉折性,有起伏有變化,所以也沒有太大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