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續(xù)集”通常沒有好下場,《我的青春誰做主》(以下簡稱《青春》)除外。這部號稱《奮斗》續(xù)集的電視劇,不但憑先鋒前衛(wèi)的臺詞吸引了“90后”,也用更貼近生活的劇情,以及叢珊、蘇小明、蓋克這些老明星籠絡(luò)了一批壓根不知道《奮斗》是啥的“50后”觀眾。
目前,《青春》正在央視一套熱播,在百度帖吧上的一則“《奮斗》好看還是《青春》好看”的調(diào)查中,多數(shù)網(wǎng)友都選擇了《青春》。如果你沒趕上前面幾集,沒關(guān)系,下周三起,浙江衛(wèi)視也將播出該劇。
“90后”的困惑
要愛情還是要面包?
劇中人物動不動就身家過億,讓很多年輕觀眾把《奮斗》稱為“偽奮斗”!肚啻骸防餂]有天上掉下來的富爸爸,有的是“要愛情還是要面包”這樣的現(xiàn)實疑惑。
一個姥姥、三個媽媽、三個女兒,同在一個屋檐下。媽媽們曾經(jīng)為了自己的愛情犧牲事業(yè),到了下一代,女兒們長大成人,也成了媽媽的翻版,可大人們不想孩子們走自己的老路……這樣的家庭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王珞丹飾演的錢小樣,跟朱雨辰飾演的汽車修理廠工人方宇一見鐘情,可是當媽媽的怎么能讓乖女兒跟這么個臟兮兮的小混混在一起呢,矛盾就出來了。
“我媽和錢小樣的媽媽太像了,管我特別嚴。有次我和男同學出去,沒看手機,結(jié)果我媽就發(fā)了50多條短消息給我,太恐怖了。”網(wǎng)友麥兜明發(fā)帖說。
另一位網(wǎng)友夕夕言則表示,以前她也挺叛逆,也私奔過,可越長大越覺得“門當戶對”的重要性,結(jié)婚了以后才真正理解父母。“其實年輕人的世界觀和經(jīng)濟狀況都和父母有關(guān),像小樣她媽,年輕時也是違背父母之命,獨自去銀川尋找自己的愛情和幸福。她現(xiàn)在管小樣也是不想她走彎路,F(xiàn)在這個年代,孩子再獨立,父母或多或少還是會左右孩子的。”更有網(wǎng)友直言:“《青春》比《奮斗》還要像《奮斗》,《青春》接近現(xiàn)實,深入人心,字字入心,不矯情。”
昨天,《青春》的執(zhí)行制片人彭曉林告訴記者,雖說《青春》被冠以《奮斗》續(xù)集的名號,其實《青春》的策劃在《奮斗》之前,“當時的名字是準備叫《表姐妹》或者《堂兄弟》,就是一部關(guān)于三代人的家庭劇。但是后來,看到了石康的《奮斗》,覺得這個挺好玩兒的,有許多年輕人自己的事情,所以就先拍了《奮斗》。”
“50后”的追星
叢珊演的媽媽很有味道
有意思的是,《青春》的受眾并不全都是年輕人。
“我女兒跟那個錢小樣一模一樣,我也跟叢珊一樣鬧心,給她找好的對象,她不要,一定要跟自己喜歡的那個男的在一起。”吳阿姨每天都守在電視機前,看這對母女怎樣“斗法”,有時還和女兒爭論一番。
記者發(fā)現(xiàn),在《青春》的觀劇族中,跟吳阿姨一樣年紀的中老年觀眾,不在少數(shù)。有意思的是,他們大部分人根本沒看過《奮斗》,除了知道陸毅,其他幾個年輕演員都叫不出名字。他們就是沖著叢珊、蘇小明這些他們那個年代的大明星去的。
“看到叢珊覺得很親切,尤其她在里面演媽媽,很有味道。感覺是他們這幫老演員帶著這些年輕人在演戲。”王阿姨就是給叢珊來捧場的。
在劇里,演姥姥的是李苒苒,一號母親楊怡由蓋克扮演,二號母親楊爾由蘇小明扮演,三號母親就是由叢珊扮演。這些老演員給這部青春劇增添了不少砝碼。
據(jù)透露,這些演員是導演組特意選進去的,就是為了考慮老觀眾的需要——像叢珊這樣的演員,有知名度,有演技,演“90后”的母親,會很有親切感。導演趙寶剛說,這部劇并不是青春題材電視劇,而是“一家三代人對青春的命題的看法,所以可能更多的筆墨不是放在年輕人身上而是放在一個姥姥、三個媽媽的身上。人們在接受年輕人的同時也會接受這三個媽和這一個姥姥。我們就是想通過這么一部片子詮釋我們對今天社會的理解,然后用我們的方式去告訴人們,今天社會心態(tài)的改變已經(jīng)到來了,人們已經(jīng)有了新的精神訴求。”
彭曉林說,如果《青春》比《奮斗》早一點出來,肯定比《奮斗》要火,因為它的受眾面更廣,“《奮斗》反響大,主要是年輕人,他們很多人甚至是在網(wǎng)吧看的,劇里面不涉及父母一代人,看得比較輕松?墒,《青春》里有三代人,知青一代離開大都市來到邊遠地方生活,他們的孩子長大了卻要去大城市闖蕩,這中間的矛盾很大,所以許多做父母的人看了,也會找到許多共鳴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