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海選現場的評委有三:岳風,嚴當當和孫健;蛟S是草民孤陋寡聞,對三個人居然沒有一點印象。還是網絡幫了一點忙,百度了一下,嚴當當和孫健是歌手,前者好象是一個軍中歌手,拿過一個什么比賽一等獎,上過幾次央視。孫健百度的詞條少得可憐,只看到他和萬山紅對唱過一個什么歌劇,還不知道此孫健是不是彼孫健。至于岳風,百度和谷歌都沒有找到,后來在一篇娛樂新聞中讀到,他似乎是一個樂評人!
我不惜浪費文字,寫上面一些內容,是想說明一個最初淺的問題。評委的水平,決定了一場比賽的水平;評委的檔次決定了一場比賽的檔次;評委的名氣決定了一場比賽的名氣。江西衛(wèi)視的紅歌會,今年可畏是一波三折,特別是與重慶的紅歌會主辦權之爭,讓它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江西衛(wèi)視紅歌會節(jié)目組,面對壓力,迎難而上,背水一戰(zhàn),作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從鄭州海選來看,至少在評委的選任方面,存在不足,甚至是失誤!
去年,江西紅歌會的評委請的是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象李谷一、萬山紅、蔡國慶、牟玄埔、滕矢初等。由于評委水平太高,起點太高,要求太高,結果是曲高而寡和。人為地拔高了紅歌會的水平,過份的專業(yè)化要求,使得紅歌會遠離了大眾,紅歌手們遠離了走紅與成名。今天的社會就是這樣,并不因為評委的重量級,觀眾就會盲目地認可一場賽事。即使是青歌賽這樣的樂壇盛宴,也是如此,古板的模式與程序,片面追求高難度,遠離大眾喜聞樂見的歌曲,結果是出了一批比賽的金、銀、銅獎,卻出不了為大眾認可的當紅歌手。一個青歌賽的狀元,敵不過超女、快男和快女。
那么,是不是隨隨便便從藝術圈中挑選幾個音樂人,就可以充當一場比賽的評委呢?顯然也不是。沒有名氣,讓人懷疑他的專業(yè)水平,沒有名氣,無論是現場還是電視機面前,都缺乏觀眾的認可度與親和力。我并不懷疑岳風,嚴當當和孫健三個人的專業(yè)水平,因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更何況他們的專業(yè)水平,不能由我這個門外漢來評說。我只是認為除了他們的知名度還不夠高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現場的點評存在著兩點硬傷:一是點評不直截了當,有做好好先生之嫌;尊重選手,肯定熱情與優(yōu)點,固然能夠給選手留面子,使海選現場充滿著和諧的氣氛,但這樣做的結果卻使現場失去了真實的體現、真情的流露、真人的作派。比賽是殘酷的,好就好,不好就不好。不能因為有熱情就要肯定,不能因為對方的身份、年齡甚至國藉就要受到一定的照顧。二是點評一般化。除了專業(yè)化的、不痛不癢的幾句語言,缺乏評委自身的對紅歌深刻的體會與詮釋,更缺乏評委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的沖撞!
江西衛(wèi)視的紅歌會海選還在繼續(xù),海選并不是過場。它是高潮來臨前的準備與前戲,沒有海選的盡情演繹,就不會有最后的狂歡;沒有海選的精彩前戲,就不會有最好沖向頂峰的快感。要做到這樣,就不要忽視了海選的評委選擇。除了專業(yè),還要有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