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nèi)地宣傳保羅·范霍溫的電影《黑皮書》時會冠以“歐洲版《色,戒》”的招牌,因為在這兩部電影都有兩個漂亮的女主角,荷蘭籍猶太女孩蕾切爾·斯坦恩和中國女孩王侍芝,她們的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色誘。
但我堅持認為只因為“女人+色誘”就可以把這兩部電影等同的話,那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可以稱為“神話版《色,戒》”了。而把“歐洲版《色,戒》”作為欣賞《黑皮書》的第一角度,顯然更大大削弱了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意義;《黑皮書》問世后在西方的影院里獲得不少好評,保羅·范霍溫的導演實力得到進一步認同,而女主演卡里斯·范·侯登亦因此成為許多歐洲年輕人的夢中情人,這與《色,戒》公映之后導演李安和主演湯唯在中國獲得的口水待遇都大相徑庭,究其原因,很簡單,這兩個故事有相似的情節(jié)卻沒有任何可以稱得上相似的立意。
《黑皮書》以二戰(zhàn)時期荷蘭老百姓抵抗德國法西斯斗爭為背景,講述一個猶太女歌手蕾切爾·斯坦恩(卡里斯·范·侯登飾)在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中幸存后,加入抵抗組織并成為女007,她“愉快”地利用性感和美貌色誘德軍上尉蒙茨(塞巴斯蒂安·考奇飾)并獲得了機密情報來營救被俘的抵抗組織戰(zhàn)士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復雜性還在于電影又把由德雷克·德·林特飾演的抵抗組織上校設計為雙面人,在德國黨衛(wèi)軍和荷蘭抵抗組織的內(nèi)部分別延伸了一明一暗兩條諜報戰(zhàn)線。無疑保羅·范霍溫在這部電影里充分發(fā)揮了他構(gòu)建懸疑劇情的本事,讓斗智成為《黑皮書》故事所要訴諸的首層要義,而把“色誘”壓縮到較低層次的表述。
這就是為什么在中國內(nèi)地經(jīng)刪剪引進后這部已經(jīng)異常“干凈”的《黑皮書》仍然對觀眾引力十足的主要原因。
還是2007年底,據(jù)說許多內(nèi)地觀眾為了看足版《色,戒》不惜辦“出境游”到香港一睹為快,而《色,戒》在內(nèi)地經(jīng)刪剪上映之后,它多處被刪鏡頭仍然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成為色情噱頭,電影里是大漢奷易先生被王佳工芝色誘,而生活里大量觀眾又被這部電影色誘。
雖然李安或者制片方對《色,戒》也有足夠人性化方面的解釋,但由這部電影構(gòu)成的磁場一時之間的確打通了觀眾潛意識里最深層的那份淫欲。
蕾切爾·斯坦恩和王佳芝一樣有著異乎尋常的美麗,兩位導演當然也都在運用鏡頭和語言向觀眾最充分地展示了她們的美麗,前者女性美的最高潮正是她一身紅裙出現(xiàn)在納粹軍官為希特勒慶祝生日的聯(lián)歡會上,后者女性美的最高潮則是她身上的蕾絲內(nèi)衣被梁朝偉飾演的大漢奷一把撕成碎片的幽會床頭,這也是兩位導演意圖通過這樣的不同表達意圖給予以觀眾不同的審美刺激,她們雖然同樣犧牲了“色”,但蕾切爾·斯坦恩仍可以在觀眾心中保持崇高、熱烈的圣潔,而王佳芝本應的純潔和智慧則被徹底沾污為肉欲、愚蠢和某種不明所以的受虐心。
觀眾在《黑皮書》的蕾切爾·斯坦恩身上會越來越得到一種崇高和美好的寄托,雖然在電影的最骯臟情節(jié)里,戰(zhàn)后的她被憤怒的荷蘭百姓誤當成“納粹婊子”兜頭蓋臉澆了一身大糞,但在觀眾的心里,人們盼望著這個不幸的女孩能盡快結(jié)束惡夢找到幸福;然而在《色,戒》里,由于在暗殺計劃的最后時刻張愛玲和李安以扭曲的人性教條促使王佳芝為了那顆“鴿子蛋”放跑了易先生,讓王佳芝在最后的刑場鏡頭中,在行將赴死的同志和所有觀眾們眼中都變成了愚蠢的女人和魔鬼的同案犯,卻又躲不過送死的命運。
我也帶著想看一看“歐洲版《色,戒》”的不恭心態(tài)去看《黑皮書》的,但看后,它讓我獲得的是充足的美感與崇高感,是對正義、友愛和理想的光明體驗。
而看過《黑皮書》我也根本不會去淘那些被中國的電影審查機關(guān)刪剪的色誘段落,只想盡力保持這個紅衣女孩完美無缺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