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百家講壇》走紅以后,上“講壇”也成為一些學者教授的“治學”路徑。辦了七年的“講壇”雖然出了像易中天、于丹、王立群等明星學者,大多數(shù)登上“講壇”的學者教授并沒有打響自己的名氣。《百家講壇》引起轟動效應,一個常遭詬病的話題,就是制造具有眼球效應的觀點。
嘩眾取寵并不是一個學者應該具備的態(tài)度和立場。新鮮度退卻后回歸到平靜,這是作為一檔普及“國學”和“歷史知識”的“講壇”,應該具有的文化氛圍。《百家講壇》轟動之后,值得關(guān)注的是,上不了“講壇”的學者教授也不甘寂寞,瞄準關(guān)注度極高的娛樂圈,制造熱門話題,成為學界的一股不良風氣。
在日前召開的女性維權(quán)交流會上,武漢大學羅萍教授把批評指向歌曲《;丶铱纯础,她硬是從中看出了“性別歧視”這個“不和諧音符”。羅萍說:“在大家心目中,愛嘮叨的是女性,該受累的也是女性。”尤其是“生活的事情和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這反映出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女性歧視。
《;丶铱纯础烦t春晚,深入人心,作為一位長年研究婦女維權(quán)問題的專家能夠從“集體無意識”中發(fā)現(xiàn)性別歧視這樣嚴重的社會問題,究竟是學有專攻,還是嘩眾取寵?從這一“獨特見解”幾乎無人贊同的反應中就可以一目了然。但是,羅萍教授一夜成名,成為媒體關(guān)注和報道的人物,達到“娛樂話題”的影響力效果,這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像羅萍教授這樣嘩眾取寵的言論在學界并不罕見,心理學學者張結(jié)海自從拋出“章子怡的偉大被低估了一百倍”的言論以后,經(jīng)過2年時間的課題調(diào)查,得出了李亞鵬、謝霆鋒這樣的中國帥哥成為西方女人眼中的“丑男”的結(jié)論。
“語不驚人死不休”,是詩圣杜甫的一句詩,有兩種解釋:一是褒義,用以形容寫文認真,在語言上狠下功夫;二是貶義,含嘲諷之意,形容愛作怪異不凡之論的人。學術(shù)界是一個理性之地,學者不能為了一點名氣而感情用事。由于學術(shù)觀點的不同,又沒有溝通的平臺,竟發(fā)生了學者講學需要出動有頭戴鋼盔的保安的新聞,這是值得學者教授引以為戒的教訓。學術(shù)有專攻,治學需嚴謹。為了博取一點虛名,愛作“怪異不凡”之論,這不是治學的成功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