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是全世界華人的春晚
春晚向世界直播彰顯了春晚的文化影響力,同時也說明春晚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更是全世界華人的春晚。春晚蘊含著和睦、喜慶、團圓的文化意義,在世界文化領域里有著重要地位。
春晚的導演,從前是組織指定,后來開始招標,但這種招標實際上是本臺內部的競爭。今年張導演,明年李導演,這種競爭本身就是不健全的。雖然央視“開門辦春晚”的策劃原則說“春晚是老百姓自己的東西,還是要讓老百姓自己說了算”。但實際上,春晚這個門只向央視導演敞開,其他人干脆連門都摸不著邊。
眾所周知,張曉海、郎昆、金越(blog)、袁德旺都是春晚的?停鹪饺螆(zhí)導春晚,而郎昆曾于2005、2006年連續(xù)兩年擔任春晚總導演。既然如此,谷歌可以全球聘CEO,現(xiàn)代足球鼻祖英格蘭隊可以請瑞典人當主教練,而央視為何不能換個“外”人導春晚?
“僧論”之于春晚
中國足球不會忘記米盧。正是這個留著方便面頭型的外國老頭讓中國人領會了“外國和尚會念經”的道理——不是中國沒有人才,而是干擾太多,找一個四不挨、八不靠的人反而更好辦。
經常能聽到“春晚不好辦”的老生常談。上哪個演員,上哪個節(jié)目,臺上臺下,簡直像演繹神話一樣。眾多演員八仙過海,拿出看家本領,動用多方神圣,找各級領導,疏通各方關系……甚至有的導演聲稱精神上簡直要崩潰,并抱怨春晚被賦予的其他意義太多。
中國百年才迎來奧運,其開幕式期望值更高,被賦予的意義更多。但是張藝謀能夠很好地把握和對待,導演出一個令世界叫絕的晚會。因此,“僧論”的現(xiàn)實意義并不是外國和尚聰明,而是外國和尚糊涂,因為不懂各種潛規(guī)則,反而能干好事。
應將“奧運經驗”借鑒給春晚
競爭是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如果在競爭中不被接受,就會被淘汰,央視部分導演可能接受不了這個現(xiàn)實。正視自己的缺憾才是上策,春晚按現(xiàn)在的路走下去不是長遠之計。大眾化、平民化才是趨勢。畢竟春晚年年辦,老百姓的要求一年比一年高,要突破26年來的央視思維定式很難。所以,要給老百姓一個不一樣的春晚,必須要從導演入手。
春晚不同于專題晚會,張藝謀執(zhí)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經驗,只有其本人才能運用到春晚上來,從而給春晚變個樣,突出春晚的“快樂、祥和、成功、進步、幸福”的文化基調,把導演組捕捉到的文化元素通過春晚的節(jié)目設計傳達給“服、化、道、燈、音、美”等諸多工種,進而像傳遞圣火一樣把歡樂春晚的喜悅傳遞給每一位電視觀眾,讓春晚真正成為人人稱贊的一道文化大餐。
本報記者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