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既然故事發(fā)生在清朝,那賈寶玉應(yīng)該是拖著一條長辮子,其實聰明的曹雪芹在創(chuàng)作中故意隱去了小說所寫故事發(fā)生的“朝代年紀”,云是“失落無考”,并在諸如地點、官職等問題上采取了一系列叫人“煙云模糊”的障礙手法,但只要我們掌握了作者的這一特殊的藝術(shù)手法,不被作者“隱蔽了去”,便不難看出小說的矛頭指向。盡管對書中的許多學(xué)術(shù)問題至今眾說紛紜,但有一個基本觀點還是基本一致的:《紅樓夢》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通過描寫賈府、四大家族,寫封建社會的衰亡史。而曹雪芹在描寫這個故事的主導(dǎo)思想是“補天”而不是“翻天”,所以也有“紅學(xué)”家指出:賈寶玉并非徹底的叛逆,他恨的只是“無才可去補蒼天”。
如今,一部新版“紅樓”卻攪得娛樂圈一點兒也不平靜。最近,新任導(dǎo)演李少紅終于宣布《紅樓夢》5月25日正式開機,李少紅說:“我的新版紅樓,賈寶玉需要5名演員完成, 一個是口中含玉而生的嬰兒,一個是1歲爬著抓周的,一個是黛玉入府前八九歲的,一個是黛玉入府后兩小無猜跟她一塊兒玩的,最后一個就是成熟的寶玉。”對于服飾,李少紅透露,“故宮現(xiàn)在珍藏的十二妃圖冊,就是清初很重要的依據(jù)。這就使我們感到納悶了,按此邏輯推理,將來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人物似乎也要清裝示人?果真如此,豈不違背了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初衷。
《紅樓夢》在每一個觀眾的心目中都留下了美好印象,要拍好《紅樓夢》倒不是主要演員要接受培訓(xùn)的問題,作為這個戲的導(dǎo)演更要抽出一段時間來研讀這部名著。我擔心,一不小心是否會拍出一部另類《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