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恰許同學年少
藝人:許飛
廠牌:步酷音樂
時間:2008/04/22
評分:★★★☆
在選秀這座大觀園中,許飛的確很民謠,但對于民謠這個小圈子來講,她的歌曲恐怕充其量就只能算是帶著港臺流行味兒的民謠。
民謠對于流行音樂不是萬能的,但擁有民謠氣質(是指內在氣質而不是指外在的編曲風格)的流行歌兒,有時候確實能起到凈化雜質、洗練浮躁的作用。因此,盡管許飛的民謠離真正的民謠還差著十萬八千里,但也就是憑借著這么僅有的一點兒稀釋但還算正宗的民謠味兒,還是讓她的專輯成為迄今為止所有選秀歌手專輯中,最接近表現(xiàn)純粹自我、最接近率真、質樸、純粹和清新的一張唱片。
這張《恰許同學年少》最突出的地方還是它的概念,而這種概念并非是通過文案的解讀,以及曲目的結構或玩文字游戲這種后加工方法所獲得的,它更多的還是以圍繞主題創(chuàng)作作品的方式來完成。因此即使沒有通稿、介紹和照片,聽完整張專輯之后,還是會讓人不約而同的得出一個印象——這是一張關于告別年少、回眸成長的專輯,而青澀則成了整張唱片的基調色。
在制作上,專輯至少在風格上比較對口的請到了陳升、袁惟仁和周治平三位制作人,從商業(yè)效應上來講,前者的出現(xiàn)是最具震撼力的,因為后兩者由于一直在主流圈中討生活,實際已經很難起到讓人顫抖的效果,而前者則除了以制作人的角色捧紅過劉若英后,就一直鮮與主流樂壇有過什么親密關系,也因此這張專輯除了理所應當?shù)奈?ldquo;飛碟”捧場外,恐怕也能讓許多哈升叔的文藝中青年,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一場好戲,等待著陳升這一次的出手,究竟是慧眼還是失節(jié)。
但是,升叔這一次恐怕要無顏以對一回他的歌迷,由他作曲并與許飛共同作詞的作品《吉林到北京》,雖然擁有一個很經典的心路歷程主題,而風格也是最最最典型的升氏民謠風格,但許飛的演唱簡直可以用恐怖來形容,知道的還會在究竟是演唱還是朗誦這樣的哲學問題間猶豫徘徊,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她從吉林到北京是向黃世仁討債呢!陳升用這種風格來為許飛創(chuàng)作,很明顯是為了突出民謠的那種故事感和個性棱角,但升爺大概忘了他是幾百年才難得出現(xiàn)的人物,他能在歌曲高潮時亦醉亦笑亦狂而讓人覺得灑脫,但大多數(shù)人卻學不來這招,而他的旋律,尤其是那些介于走調和不走調之間的即興,大多都是很難在五線譜上找到相應位置的,這就難怪讓一直唱慣正常歌曲的許飛亂了套了,不僅沒能因為陳升的出現(xiàn)增色,反而把她自己逼到了初級影視歌手的地步。
一曲《吉林到北京》,險些讓人失去了繼續(xù)聽專輯的勇氣,好在之后的《淡淡的歌》,由于又恢復許飛的路數(shù),也終于將這張專輯又拉回到了正常的軌道。細膩的旋律、感性的歌詞,重返凡夫俗子的世界,許飛自然顯得駕輕就熟;同樣的,一曲很普通的癡情憂郁情歌《木偶》,許飛于作品粗線條中表現(xiàn)自己聲線細節(jié)的處理,也就足夠發(fā)揮此類作品那種催人共鳴的效果;《年少》依然是這種風格的延續(xù),青澀與暗啞的效果交雜著出現(xiàn),感嘆青春流逝的神傷也就奪眶而出,很有當年校園民謠的范兒;《痊愈》則又是《年少》在感情主題上的一個成長版,而其袁惟仁出現(xiàn)在這首作品中進行和聲,雖然也是一種合作噱頭,但把他和這幾首專輯中最出彩的作品放在一起,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最適合許飛的,還是袁惟仁這樣小情小調的都市民謠,是用民謠線條勾邊的港臺流行歌兒,一旦往陳升這樣詩化的、草根化、半人半仙的路子靠過去,許飛首先就過不了小家子氣這一關。
而介于樸實和玩票之間的《大頭與飛碟》,則可以看成是很多專輯中都會有的換口味作品,搞搞新意思而已;有意思的倒是李宇作曲的《1993》,那旋律那結構那味道,真是像極了前兩張專輯時期的曹方;而最后還是與陳升合作的《爸爸媽媽》,與《吉林到北京》相比,總算是有了點起碼的搭調,但總是過不了高潮臨界點的聲線,還是讓這首作品無法像陳升自己演繹的同類型作品那樣——飛起來。
總體來講,《恰許同學年少》就是這么一張不俗(相對大主流之俗)卻不脫俗的專輯,它延續(xù)了以袁惟仁為代表的華語流行民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沒有突破它的既有格局再創(chuàng)新高,但也沒辱沒了這種風格,基本屬于正常發(fā)揮,且小有感性亮點。但整張專輯最大的敗筆,還是陳升的添亂,它在無情暴露出許飛所短時,其時也在無形中展現(xiàn)出陳升所長——這世上啊,除了我陳升能把自己的不著調唱出蕩氣回腸的效果,別的人想都別想。文/愛地人
我求求你,千萬不要這么哈就好。!
傻B你也傻的有點水平咯,。!
真的是好音樂
真的很耐聽
......
其中幾首歌真的很耐聽
特別推薦 《爸爸媽媽》
你這樣說,說明你還沒有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