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故事的男主角是一位商人,其貌不揚但是很有錢,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里遇見了美麗,高傲的蕓,一下子被她的氣質所吸引,于是開始了他的瘋狂追求。但蕓并沒有將他放在眼里,在她的幻想里,她的白馬王子應該是那種高大英俊而幽默睿智的男人,商人只不過是她的眾多追求者中很不起眼的一個,況且,在她的意識里,對商人有一種天然的抵觸,所以她很堅決地拒絕了他的一切努力。
一直以來,商人從沒有遇見過這樣清高的女孩,特別的女孩激起了他更特別的激情,于是他發(fā)起了更加猛烈的愛情攻勢。但是一個月過去了,他始終沒有取得任何的進展,久攻不下的商人終于要放棄了,他給女孩打了一個電話,:“我知道你不接受我,但我卻忘不了你,請你無論如何答應我一個請求:讓我再看你一眼,只一眼,行嗎?”善良的女孩同意了。五分鐘后,商人的車停在女孩家門口,商人搖下車窗,遞過來一支玫瑰,并真的僅僅瞥了女孩一眼,然后駕車離去。第二天,他還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要求,蕓不認為這會改變什么,所以依然沒有拒絕。
一天,兩天……十天,二十天,日復一日,無論風吹雨打,每天的一支玫瑰,一個眼神的簡單約定,漸漸幻化成蕓的黃昏生活中的一個部分,并在她心底一點點留下些什么東西。第四十五天,情況終于變了,蕓接 過商人送來的玫瑰和眼神,并沒有像以往那樣轉身離去,她對商人說:“今天我沒有做飯,一起去吃吧。”于是,故事從最不一般的開始最終走入了最平常的劇情。黃昏的執(zhí)著浪漫也彌散到蕓的整個白天和夜晚,以及每個帶有笑容的夢里。
故事這樣發(fā)展下去,一定會有一個最浪漫動人的結局, 就像每個童話里說的那樣。但是,故事的結局卻是:商人終于在得到蕓后,確信世上沒有所謂攻克不下的愛情堡壘,結局在他看來反倒變得不重要了,對不同女孩的不同浪漫讓他在追求的過程中得到更大的快樂,后來,當浪漫漸漸由手段上升為目標時,他停不住了,開始了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地新的快樂尋找。終于,一個更加特別的女孩完全占據(jù)了蕓的位置,留給蕓的只剩下不能忘卻的記憶。
在另一個故事里,30歲頗有姿色的四川鄉(xiāng)下女人死了丈夫,離鄉(xiāng)來到一個小鎮(zhèn)嫁給了一個50多歲又老又丑的修鞋匠。外貌和年齡的巨大的反差讓她多少覺得有些委屈,不過總比在鄉(xiāng)下受婆家苛責的對待來得要好,她認命了。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著。修鞋匠每天到街角修鞋,總要帶些小玩意和小吃回來,想辦法讓女人開心,有生以來,女人第一次受到重視,第一次有了笑容,第一次感到了家的溫馨。
一天,修鞋匠帶回一些龍眼,靜靜地坐在她旁邊,看著她津津有味地吃著,女人第一次吃龍眼,她覺得很好吃,看到男人沒動,她說:“真的很好吃,你也吃呀。”修鞋匠說:
“吃過了,你吃吧。”第二天,女人上街,看到果攤上的龍眼,就問了價錢,結果嚇她一跳,要十幾塊一斤呢,這可是修鞋匠好幾天的收入呀,他一定是沒舍得吃,全部留給自己了,這讓女人幸福得不知所措。晚上,她很堅決地對修鞋匠說:“明天我陪你去修鞋。”于是,小鎮(zhèn)的街角出現(xiàn)一對反差極大的夫妻修鞋攤。
有一天,生意很淡,男人卻看起來很疲憊,女人問他是不是生病了,男人說:“沒有,前些日子我一直在想,我要是走了,哪個來照顧你呢?后來,我想好了。這些天我在后山上種了500棵樹,等到有那么一天,這些樹也就長大了,如果我真的走了,這些樹還可以養(yǎng)活你。”男人滿意地笑起來,看著他憨厚的丑臉,女人覺得一種無法抑制的感動,忽然撲到他懷里,縱情的哭了。
故事都很簡單,真實與否也無法去追究。不過,類似的故事大概會在世上的某個地方上演著,其實,是不是真的發(fā)生也不重要。關鍵是我要無法去回答:浪漫是什么?是刻意制造的情節(jié)還是真心共度的時刻? 愛情是什么?是點滴浪漫
的積累還是相互體認的依靠?而這一切最終的目的會是什么?是激情投入的曾經(jīng)擁有還是相濡與沫的今生來世?我不知道答案,所有人也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真切的感動還是給我一點點啟示:所謂浪漫應該是徹入心脾的感動,所謂愛情也許是點滴浪漫的積累,而幸福可能是全情投入地給予和真實細膩的體會吧。不這樣,趙詠華的《最浪漫的事》憑什么讓那么多小女人們感動呢?生活會不會就是一種無情節(jié)的童話,讓每個從幻想中平復的心永遠跳動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