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有理由期待,這部同樣有歌舞表演的新作,會是《八美圖》的一次美麗延續(xù)。不過,看過早間的媒體場,很是失望。才華橫溢的歐容,對這個有關爭取婦女地位主權的老故事,雖然加入了一些于時俱進的現(xiàn)代元素,但遠遠不足以帶給整個故事足夠新意,《傀儡》繼續(xù)了歐容早期、尤其是《八美圖》的舞臺表演風格,但無論是故事本身,還是執(zhí)導敘事,遠遠不及前作給人們帶來的創(chuàng)意新穎和酣暢淋漓。忍不住問,歐容將一首七十年代風格濃厚的 “老歌”重唱一遍,除取想要表達的已經(jīng)不新鮮的社會主題,藝術新意究竟何在?
《傀儡》的法文原名意思有兩層,原意指放在書架桌臺上的比較便宜的花瓶或者小擺設,引申含義和中國的花瓶一脈相承,中看不中用的女人,或者是那些活在丈夫陰影下、喪失個人身份的女人。她同樣可以是某些政治家的妻子,或者那些女政治家本人。
《傀儡》中,講述的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女權運動盛行背景下的故事。卡特琳娜-德娜芙扮演的蘇珊,是法布李斯-呂奇尼演繹的富有制傘工廠老板的妻子。她幾十年來呆在家中,外面的事情丈夫不要她查手,家里的廚房也有傭人負責,蘇珊靠跑步鍛煉,寫點小詩來抒發(fā)情懷。丈夫的專橫暴躁她習以為常,偶爾的自我表達,很快也在丈夫不容置疑的一句話下變成服從。這種日子直到有一天,工人為改善工作待遇條件開始罷工而發(fā)生改變。專制的老板丈夫和工人發(fā)生沖突,生病住院。對外界和工廠管理一竅不通的蘇珊被迫上陣,擔任臨時老板主持大局。好在年輕時有過一次外遇經(jīng)歷的當年的工廠工人,如今身為共產(chǎn)黨員的議員市長巴班(熱拉爾-德帕迪約飾)給她許多支持。結果令大家吃驚,蘇珊不僅成功說服工人放棄罷工,工廠重新運轉起來,甚至比以前更好。不過,丈夫修養(yǎng)回歸后,一切變得復雜起來: 丈夫羅伯特想要重新收回老板權力,走出來的蘇珊,卻再也不想回到家做丈夫的花瓶。
拍攝一部有關女人社會和政治中地位的影片,是歐容多年的夢想。當他在十年前看到巴里耶和格雷蒂的一出同名舞臺劇,馬上想到這個素材可能提供的電影可能,但如何將它轉換成自己的電影邏輯,并且使其現(xiàn)代化卻歷時漫長。此外,如何避免拍成回顧老片,而是將影片和現(xiàn)實相連也是他面臨的最大難題,直到他遇到這部影片的制片,建議他拍攝一部以法國現(xiàn)總統(tǒng)薩科奇為參照的政治影片——一部法版斯蒂芬-弗雷爾斯的《女王》,緊接著2007年法國總統(tǒng)大選中的社會黨候選人賽格琳-羅雅爾又給了歐容新的靈感。
黃色過濾鏡下淡淡的懷舊色彩,營造出上個世紀70年代的氛圍。對這個四十年前發(fā)生的故事,從政治、社會到經(jīng)濟的方方面面,導演都努力加進今天法國的時事元素,但是有關女人爭取自主平等權力、以及法國工會的主題,本身帶有擁有濃厚的時代色彩,今天,歐容再次搬出這個話題并做為影片主題,實有過時的嫌疑。
原劇是法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話劇,歐容將它改編成一部輕喜劇。略微夸張的肢體動作和對白,使得鮮明的舞臺風格和《八美圖》如出一轍。不過,這里他跳出《八美圖》的封閉空間,開始讓他的演員走到世界中,品嘗原汁原味的世界本色。此外,演員的挑選和表演無可挑剔,畫面布景一如既往的優(yōu)美,編劇也幾近嚴密,它算得上一部水準不錯的輕喜劇片。不過,人物塑造和劇情上仍然有可探討之處。德娜芙扮演的妻子,擁有小資情調心態(tài)平和,一直以忠誠安靜服從丈夫的傳統(tǒng)女性示人,卻在后半部的一次談話中,解釋本人年輕時的種種風流經(jīng)歷。沒有任何鋪墊的轉折,更象是導演刻意帶給大家的意外,唐突下故事操縱痕跡明顯,可信度卻不夠。此外,影片中暴躁獨權的丈夫,時髦現(xiàn)代的秘書,每個人的角色都沒有偏離自己的方向,卻總是感覺臉譜化多于細膩的個性化。
在此之前幾部算不上太成功的藝術小品后,弗朗索瓦-歐容回到到自己拿手的輕喜劇,他沒有達到更談不上超越《8美圖》等幾部早期作品的高度,綜合實力算來是一部恢復期作品。影片進入主競賽單元,在導演本人看來,也是沒有想到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