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馴鹿“別阿”
新浪娛樂訊 鮮為人知的使鹿部落、原始獨創(chuàng)的唱法舞步、罕有稀缺的文化藝術(shù)、締造出一個神秘的民族。8月26日至29日,首部解密中國使鹿部落的原生態(tài)舞臺劇《敖魯古雅》,將在北京保利劇院開演。近日,靈魂配角“馴鹿”已抵達京城,將在演出中一展風采。
馴鹿“別阿”額頭有月牙胎記
馴鹿是鄂溫克人生產(chǎn)生活的主要來源,也是獵民們最親密的朋友。舞臺劇《敖魯古雅》中的男女主角也正是因馴鹿結(jié)緣,從而展開了一段傳奇浪漫的愛情故事。日前,來自遙遠大興安嶺的馴鹿已抵達北京,健康狀況良好。
劇組的工作人員介紹,來京的這匹雄性馴鹿名叫“別阿”,是鄂溫克語中“月亮”的意思。一匹健壯的雄鹿,卻被取名“月亮”這樣女性化的名字?鄂溫克獵民向我們透露:“這匹雄鹿從小生出來,額頭就有一塊月牙形的胎記,我們認為這是純潔之光的象征。”原來在鄂溫克族中,“月亮”是夜間照明的值班神,獵民每到正月十五要敬拜月亮神,祈求純凈的自然與美好的生活。
據(jù)悉,“別阿”的妹妹,也被獵民們喚作“希溫”(鄂溫克語“太陽”的意思),象征著光明與溫暖。在《敖魯古雅》薩滿舞的裝飾上,“月亮神”和“太陽神”均有體現(xiàn),這也標志著鄂溫克族天體崇拜的文化現(xiàn)象。
明星馴鹿赴京重視環(huán)保意識
“別阿”不僅因月牙胎記聞名,它還是使鹿部落里的明星鹿。它頭頂上那對分支對稱的犄角,將馴鹿的美與特征顯露出來,吸引了許多攝影師。2009年,“別阿”受邀參演舞臺劇《敖魯古雅風情》之后,還接拍了根據(jù)著名作家遲子建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額爾古納河右岸》,與年輕演員阿麗瑪、內(nèi)地著名演員斯琴高娃一同在影片中出現(xiàn)。成為了鄂溫克獵民們自豪、且津津樂道的話題。
《敖魯古雅》演職人員說:“此次馴鹿來京,我們大力去解決其飲食與風險問題,就是為了能讓大家知道:在遙遠的地方還有很多這樣可愛、又稀有的動物。通過讓觀眾近距離接觸馴鹿,拉近人與動物日漸疏遠的關(guān)系、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從而引發(fā)大家珍愛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