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是男人的本性,這的確不是什么誹謗之言。
古時不少圣哲大師們也對“花心”有精辟的論述,只不過他們的性理論大多是圍繞男人展開的,對女人的要求則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三從四德”、“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等,傳統(tǒng)社會對女人的最高獎賞則是“貞節(jié)牌坊”。
其實,“花心”在任何人的潛意識里都存在。早期的儒家著作里就有“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過去,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男人的一紙休書,就像帝皇的圣旨一樣,決定著女人一生的命運。男人跑了或掛了,女人便嚎啕大哭:我的天啊,這可怎么活呀!而今,女人與男人平分天下,女人當(dāng)老板、做強(qiáng)人,女人有“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她們可以大膽享受著男人曾享受的一切。于是,女人不再恐懼男人的一紙休書,她們以“花心”對付“花心”,可以反過來“休”男人,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花心”不宜全盤肯定,也不宜全盤否定,它是屬中性的。其好其壞,因人而異。有的是為了獲得真正的愛情而“花心”,有的是為了發(fā)泄欲望而“花心”,有的兩者兼而有之。
目前,對于“花心”有四種不健康的心態(tài):一是自己不愿或不敢“花心”,于是反對一切“花心”的人;二是“五十步笑百步”,自己也“花心”,但只敢偷偷摸摸地“花”,于是便有了笑別人的資格;三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花心”缺乏正常心態(tài),就懷疑別人“花心”也是“別有用心”;四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自己“花心”是天經(jīng)地義,理所當(dāng)然,別人“花心”卻是大逆不道,天理難容。
許多專心于事業(yè)的男人,把精力都傾心于成就欲之中,有意識地去沾花惹草,似乎不會有。但條件、環(huán)境、時機(jī)一旦成熟,加之異性的誘惑,那潛在的原始本能就會暴露出來,男人圖新鮮的心理就會釋放,絲毫不會遜色于其他“花心”之人。對現(xiàn)代女性而言,“愛就愛,不愛就分開”也已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男女大展其魅力與風(fēng)采的舞臺越來越廣,男女尋求性愛的途徑也呈現(xiàn)出多渠道、多方位的格局。因此,只要心術(shù)居正,盡可以大膽“花”你的心。愛就像一顆明星,始終亮在人性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