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若英新書《我的不完美》封面
林青霞7月在香港書展憑借處女作《窗里窗外》以作家身份宣告復出,而另一位才女劉若英(微博)時隔5年再度嘗試以文字來和讀者交流。成都商報記者昨日獲悉,劉若英即將在上海文藝社推出《我的不完美》。如今明星出書的標準已然不是叫賣隱私,林青霞的文字獲得瓊瑤等人的贊美,劉若英這次秀出的散文、詩歌也獲得作家董橋大贊,“難得劉若英筆下舉重若輕,順手寫得出細膩的觀察動人的哀樂。”寫作出書并不會賺多少錢,劉若英說,她堅持寫下去,是想誠實面對自己,“但有時候那是多么不容易,甚至比欺騙別人都難。”成都商報記者 蔣慶 實習生 陳紫薇
“我堅持寫下去,是想誠實面對自己”
劉若英的詩
(一)
總在尋找
可以反映出我內(nèi)心
反射到你的內(nèi)心
(二)
原來
我
不是不相信你
不是不相信愛情
不是不相信永遠
是
不相信
我自己
(三)
當你摸著我的頭說
“要勇敢,要堅強,要快樂地活下去喔!”
我知道
你要離開了……
(四)
一個靜謐透明的清晨,空氣冷冽地把一切都區(qū)隔得干干凈凈。
眼前是一面澈藍的湖水,流水透著光而發(fā)出水晶的聲音。
昂仰的眼神凝視著遠方湖面上的浮霧。
我看見我自己
看似一個孤獨的老太太!
但她不寂寞,因為她心底一直有個秘密,一個關于愛情的秘密。
她曾經(jīng)勇敢地愛過,也認真被愛過。
她慶幸自己沒有太過冷漠度過人生。
即使年輕時所有的魯莽及天真,也是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心里滿溢著激情的回憶,
她此時孤獨的身影卻是籠罩在溫暖的光暈中。
時間不斷流逝,可思念卻永恒停駐。
她臉上的皺紋是美美的年輪,是愛意的紀錄。
她松弛的輪廓,是福至心靈的弧線。
談音樂 唱歌比戀愛單純
以歌手、演員身份而為粉絲熟悉的劉若英,有著顯赫的家族背景,她的祖父劉詠堯,與陳賡、徐向前、胡宗南、杜聿明等同為黃埔一期同學,劉若英本人是古典音樂的科班出身,最后卻以流行音樂成名。而在另一方面,她揚名演藝圈,卻又癡迷于寫作,在此前已經(jīng)出版過《下樓談戀愛》《我想跟你走》等作品。
本書中的劉若英回歸到一個普通人視角,寫家人,寫朋友,寫回憶,寫生活。誠實、幽默,而且擅于自嘲,即便大多記錄生活瑣事,也帶著濃濃情感。例如書中的《一世得體》,劉若英寫祖母幾十年來作為“將軍夫人”,恪守身份一絲不茍,與祖父之間敦厚、持久的感情。而《張叔》寫祖父的傳令兵對劉家一輩子的忠誠,是那一代人的以誠相待。“我是祖父母帶大的,我愈大才愈覺得他們影響我好深。好比書里有一篇《張叔》,他是我們家最后一個離開的老人,對我來說他代表了人與人之間的忠誠,他的離開好像那個時代也畫下休止符。以前你找一份工作或是跟一個人相處,好像就是一輩子的事,壓根兒沒想過離開。但現(xiàn)在人跟人之間,好像隨時都準備離開。”
劉若英還寫到自己童年的成長經(jīng)歷,與姑姑之間感人至深的親情;寫膝傷的復健之路,自己如何與痛楚、挫折共處。其中也涉及她的演藝生涯,唱片業(yè)在數(shù)字時代遭到沉重打擊,就算是像劉若英這樣的大腕,也很難獲得以往的銷量。朋友勸她“別出唱片了,在這個年代,那是一個事倍功半的事情”,劉若英自己也明白唱片的黃金時代早早過了,“但不知為何,在忘我地扯著嗓子唱歌時,我可以忘記喉嚨持續(xù)發(fā)炎,忘記膝蓋摔跤的可能,可以不顧這一切可能是那么枉然,只感到通體舒暢……就為了那片刻的酣暢,不管必須面對多少‘必須’,都不要緊。就像談個戀愛要減肥、要吵架、要裝可愛,但誰會因此說‘不想談戀愛了’?更何況,唱歌比談戀愛單純多了。”
談寫作 文字讓我很享受
“五年沒出書,是因為我一直沒辦法去面對我的那些不美好或不完美。有些東西寫了,我寧愿把它收在抽屜里。然而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能坦然地去面對自己與大環(huán)境的不美好,所以,我有了出這本書的勇氣。”劉若英說。對她而言,寫作是一種難以放棄的需求,“如果有人問我,人所有的表達形式,我最享受哪一種?答案絕對是文字。因為那是真正的自言自語,不用經(jīng)過導演的認可,不用看見觀眾臉上的表情,不需要現(xiàn)場掌聲。寫字能讓我平靜,學習誠實,面對自我。”
劉若英的這些文字,令作家董橋大為贊賞,“劉若英忙中還寫得出那樣好的作品,我這個老頭兒怕她分神分心,老想學她筆下的張叔在電話里告訴她說:‘家里都好,家里都好,你放心,你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