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競爭激烈的公司,同事友情有時難免會打折:同事可以成為玩伴,但難以成為交心的密友。蘇州來鴻公司的張郁與同事的交友原則是,“以吃喝玩樂為主,少談情,不談錢。”張郁每月都有銷售任務(wù),難免會和同事撞車。她實話實說,“你搶了人家的客戶,哪能指望人家成為你密友?”
能不能“往前一步是幸福”
既然辦公室友情遍地,那么年輕男女同事能否“往前一步是幸福”?記者問在南京知行咨詢公司的何真是否會嘗試辦公室戀情,她大笑后斷然否認,“和男同事成天廝混,哪還有感覺,都是哥們姐們了。” 她們公司里年輕人居多,5年來,卻只有一對同事修成正果。
拒絕辦公室戀情似乎成為中國年輕人的職場守則。但在鄰國韓國,辦公室戀情卻是遍地開花。韓國新韓銀行做過專項調(diào)查,全公司內(nèi)有辦公室夫妻563對,占全體員工人數(shù)9%;特別是20-30歲的年輕職員,每5對新婚夫婦中,就有一對是辦公室戀情的結(jié)果。
旅韓學(xué)者王元濤分析,韓國的企業(yè)文化是辦公室戀情的幕后推手。職場年輕人太忙,沒時間接觸足夠多的異性,而韓國公司盛行酒文化,酒局多,激情告白的機會就多,如果被拒絕,哈哈一笑就遮過去了。
南京大學(xué)哲學(xué)博士李宇乾分析,“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韓國人不像中國人有好面子的傳統(tǒng)。”老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記者采訪后發(fā)現(xiàn),年輕人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怕“丟面子”。在南瑞國電工作的汪俊,曾經(jīng)追求過女同事,被一口回絕,如今見面還尷尬。“沒表白的時候,大家經(jīng)常一起吃飯K歌,后來我和她都避著不見面了,萬幸不在一個辦公室。”南京理工大學(xué)的黃小明則后悔沒表白:“一直不敢追,萬一被拒怎么辦!”結(jié)果那姑娘去年年底結(jié)婚了。
研究中國婚姻變遷的南京大學(xué)社會學(xué)學(xué)者羅偉認為,中國辦公室戀情稀見,和女性的社會地位與自我意識有很大關(guān)系。韓國女性在職場慣于“示弱”,給足男同事英雄救美的機會。“中國職場女性爭強好勝之心比韓國女性強烈得多,容易嚇跑一些相對弱勢的男同事。” 羅偉說,中國傳統(tǒng)的婚姻觀講究男強女弱,“辦公室戀情的局限性就很大,大多是女下屬嫁給男上司、后入職的女性嫁給資歷較深的男同事”。
在南京中興通訊(000063,股吧)公司工作的劉暢(化名),老公曾是她一個部門的同事,“我剛?cè)肼,他已?jīng)工作3年,很多事是他手把手教我的,就順理成章戀愛結(jié)婚了。”有意思的是后來劇情反轉(zhuǎn)。劉暢業(yè)務(wù)水平很快趕超老公,待遇也高過老公,雖然劉暢說“高不了多少”,但親戚朋友問到這事,表情都是“哇,你們家女強男弱啊”。羅偉研究發(fā)現(xiàn),“辦公室戀情如果女強男弱,弱也是在一定范圍內(nèi),否則就很難穩(wěn)定。”
李笑貞借用崔健的歌詞“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來解釋為什么不想發(fā)展辦公室戀情—“現(xiàn)在行業(yè)新陳代謝太快,誰知道我們這行明天會怎樣,我可不想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于生存的考量不愿選擇同事做伴侶,但也有人依然保持對世界的熱情—兩個人做同樣的工作,朝夕相處,太悶了;如果另一個人在其他行業(yè),也許會看到不同的世界。至于同事,做朋友就好了! 本報記者 朱秀霞 徐宛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