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財經》雜志一篇報道公開了官方對黃俊欽“新恒基系”和黃光裕“鵬潤系”的調查事宜,揭開了公眾對兩黃原罪的爭議的序幕。黃俊欽“第一桶金”的種種說法開始集中在騙貸之上。
該報道稱,黃氏兄弟在創(chuàng)業(yè)期間的違規(guī)貸款,加上以租房形式向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套取的逾億元租金,以及其后的虛假房貸及車貸,總計達13億元。其中靜安中心的開發(fā),成為其操作方式的一個典型案例。
1995年,黃俊欽以1800余萬美元的價格將靜安控股100%股權購入,并承諾靜安中心大廈建成后以相應樓宇面積折抵股價款。黃俊欽進場后很快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資金困難。1997年,黃俊欽偽造簽字,以靜安中心名義向北京中行貸款5筆,合計人民幣2億元。后來還在1998年把沒建成的首層、二層租給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把1.17億元租金悉數(shù)交付,但靜安支行的人到2003年才搬入。直到2005年年末,黃俊欽才向靜安中心的原股東支付1500萬美元,將靜安控股股權過戶至自己名下。
這也許只是黃俊欽千億財富背后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首富的背后,還有很多秘密沒被挖掘出來。去年這個調查并沒有讓黃俊欽一舉成名,但今年的*ST金泰事件,讓黃俊欽不得不成為輿論的中心。
黃俊欽早在2001年12月就收購了山東金泰集團,當時新恒基集團以3000萬元購買了*ST金泰26.99%的法人股。有分析說,黃俊欽想借此打入山東房地產市場,并獲得良好的殼資源,一舉兩得。*ST金泰2001年年報顯示,當年房地產利潤貢獻率達25.71%。
可惜此后的幾年,*ST金泰一直是黃俊欽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2003年4月,山東金泰又公布巨虧年報,山東金泰大量資產已無法收回,應收賬款虧空500萬元,另外還有近2億元的債務。2005年、2006年又連續(xù)2年虧損,面臨退市的風險。黃俊欽先后為這家公司打了100多場官司。5年內還不斷“輸血”,達1.25億元。直到今年7月9日增發(fā)公告之后,*ST金泰還收到了濟南市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的兩起討債訴訟。
從42個漲停到7個跌停,再到9月中旬“因媒體報道需澄清”、“因重要事項未公告”等等原因導致的停牌,黃俊欽的財富曾經歷過這些的變化:每一秒鐘增加4.94萬元、3分鐘損失142億。
當2007年黃俊欽要把新恒基集團旗下9個項目塞進*ST金泰這個殼時,他的巨額財富終于被人們認識到了。如果整體上市計劃完成,黃俊欽控制下的新恒基集團將使*ST金泰成為市值僅次于萬科的房地產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