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美國的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也收到了邀請,但由于時間沖突他在博客中感嘆“真是不想飛這一趟”。拒絕參加的還有擔憂“勸捐”的部分中國富豪。
但奉行價值投資的巴菲特中國門徒卻態(tài)度迥異。他們中不少人正在為能獲得與巴菲特謀面的機會而熱切張羅著。
當下中國,與巴菲特共餐已經(jīng)成為一樁大事,一個日益龐大的巴菲特擁躉正在形成。
一個美國老人如何被中國精英膜拜?這種膜拜又將會給當下及未來中國的資本市場以及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巴氏門派之異
不少基金特別是私募基金人士都在積極爭取參與活動的機會,希望能夠見上巴菲特。
有消息人士透露,比亞迪將在深圳安排晚宴,同時有投資界人士參與,而且還將有投資界人士與巴菲特進行對話。相關人士透露,交流的內容正在準備中,自然與專業(yè)的投資問題有關。
匯利資產(chǎn)總經(jīng)理何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接到相關邀請,但如果有這個機會的話相信(投資人士)應該都會去。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中國A股市場詭譎的走勢,困擾著不少國內基金經(jīng)理,問題自不會少。
東方港灣投資管理公司董事總經(jīng)理但斌被稱為巴菲特“原教旨主義者”。過去的一年,信奉巴菲特價值投資的他們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質疑和非議。
2008年,但斌以56.84%的虧損墊底2008年私募基金排行榜。這是但斌奉行價值投資以來的首次滑鐵盧。
“但斌確實有些教條了。”一位熟悉但斌的投資人稱,他當時犯的錯誤是對于中國經(jīng)濟過度樂觀,認為高速成長能抹平估值的問題,犯的是“主觀樂觀”的錯誤。
9月19日,但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此公司也做過反思,價值投資相對需選擇弱周期的行業(yè),進行長期持有;強周期的行業(yè)確實需要波段操作。
活學活用巴菲特思想的人物陣容龐大:深圳赤子之心總經(jīng)理趙丹陽、深圳明達資產(chǎn)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達、北京星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江暉、云南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總監(jiān)馬宏被稱為實踐派代表人物,懂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圳同威資產(chǎn)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李馳則在進行價值與趨勢相結合的投資。
雖然業(yè)內對趙丹陽在3500點時就早早地退出廣為詬病,但事后看,他清盤旗下信托計劃卻緊隨巴菲特躲過了2008年的A股大劫難。而江暉與馬宏在2008年暴跌之時卻依然享有難得的正收益,如今業(yè)績依然不差。
大部分公募基金經(jīng)理則被認為是巴菲特的偽弟子。他們公開宣稱價值投資,但普遍每年300%的高換手率,板塊、熱點輪動的追逐,倡導價值投資的他們,往往陷入趨勢投資、技術投資甚至概念、信息炒作上。
在公募基金中,堅持價值投資取向的實踐者屈指可數(shù),包括博時基金的價值風格組、富國基金投資總監(jiān)陳戈、匯添富基金投資總監(jiān)張暉等。
傳說18年 (至2007年)中以8000元變成20億元的“民間股神”深圳林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園,則被認為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投機主義者。
盡管林園有些惱怒巴菲特的提法,但依然無法阻止人們送他“中國巴菲特”的稱呼。林園的選股鐵律是:“我只買我了解、能算清賬的公司股票,只做有底的投資。”他曾經(jīng)煽情式地公開宣稱:“牛股就是我創(chuàng)造的,我不買,它就不升;我不拋,它也不會跌!”
2008年,遵循著“死了都不賣”的特點,林園1、2、3期信托產(chǎn)品凈值均超過50%的巨大跌幅,亦排在陽光私募的末尾。而最近兩年,林園旗下的信托產(chǎn)品業(yè)績也是乏善可陳。2007年9月成立的林園2、3期產(chǎn)品,如今凈值依然有約23%的虧損。
假冒偽劣的巴菲特也大有人在:6年之前,一位原名鄧佐松的人,自稱“中國股王”,并改名鄧菲特四處招搖撞騙宣講吸引客戶,后被北京警方立案調查。
巴氏流行病學分析
2005年,為了能與巴菲特“親密接觸”,東方港灣購買了巴菲特旗下哈撒韋公司股票。最近5年,東方港灣每年都會派員親耳聆聽巴菲特的聲音。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傳入中國,肇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記者查詢,1998年一本 《沃倫·巴菲特如是說》引爆了巴菲特“病毒”。此后關于巴菲特的書籍陸續(xù)并密集地登陸中國。
但對當時剛剛起步8年的A股市場而言,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似乎遠未如技術派、趨勢投資派受歡迎。明達資產(chǎn)管理公司投資總監(jiān)郭達偉回憶,當時最流行的是葛南維的移動平均線法則、江恩理論之類的技術分析理論。無論是券商還是股評家,談論的都是量價等技術語言,而在做莊、內幕交易等暗流涌動面前,價值投資更是被忽略。
由于A股的不成熟以及投機性,索羅斯的趨勢投資思想逐漸獲得中國投資者接受和認可。2000年前后,江恩理論、波浪理論盛行一時。
2003年的明星基金經(jīng)理肖華管理的博時價值成長基金獲得全年收益冠軍,價值投資由此開始流行。幾年內以“價值”為名的公募基金大量涌現(xiàn),目前仍有近百只。巴菲特也更為人所知。
巴菲特投資理念真正意義上的盛行應該是2004、2005年,當時中國實體經(jīng)濟增長強勁,但是A股卻出現(xiàn)非正常下跌。朝陽永續(xù)公司董事長廖冰介紹,周圍不少人就特別喜歡看巴菲特的書,其中一個朋友都看了十遍,認為一些股票一定可以買,這批人也堅持到了2007年,最終也在2007年獲得了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