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金礦多屬國有,但擁有富礦的紫金礦業(yè)(5.72,0.00,0.00%)是怎樣被烙上了強烈的民營色彩?上市吸金之后,募投項目又為投資者帶來了什么?在淘金的過程中,又是怎樣只為利益,無視環(huán)保?
【《證券市場周刊》記者 閆妮】紫金礦業(yè)(601899.SH,02899.HK)位于福建上杭縣的汀江河流域,毛澤東曾寫詩“紅旗越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如今,上杭縣漁民改為“紫金毒害汀江,老區(qū)人民血揚”。
最近兩周之內,紫金礦業(yè)發(fā)生了兩次可能致癌的污水滲漏到汀江,致使死魚遍江,給上杭縣城居民造成了無法計量的經濟和生活損失。
在我國,有色金屬如中金黃金(30.38,2.15,7.62%)(600489.SH)、江西銅業(yè)(29.09,0.07,0.24%)(600362.SH,00358.HK)、山東黃金(36.27,1.89,5.50%)(600547.SH)等都屬于國有控股企業(yè),可是紫金礦業(yè)如何被烙上強烈的民營色彩?在淘金過程中又是怎樣只為利益,無視環(huán)保?募投項目又為投資者帶來了什么?
直接損失8億
紫金礦業(yè)此次發(fā)生污水滲漏的是紫金山銅礦濕法廠,也就是采用濕法技術提銅工藝生產陰極銅的工廠。這個工廠原材料主要來自紫金山金銅礦,號稱是上金下銅的礦床。這次污水泄露致使紫金礦業(yè)工廠無限期停產,對紫金礦業(yè)的收入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據2009年年報顯示,紫金礦業(yè)銅礦業(yè)務銷售收入占報告期內營業(yè)收入的 10.75%(抵銷后),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占 21.5%。
紫金礦業(yè)公布第一次污水泄露的第二天,中金發(fā)表研報表示,估計紫金需要對下游養(yǎng)魚場的損失給予經濟補償。假設每斤魚售價6元,則總賠償費用達2270萬元。此外,如果紫金山濕法冶煉部分受到影響的產能在下半年無法復產,則2010年銅的總產量會下降6500噸,導致收入降低大約3.69億元,因為受污染水域的水質已恢復到環(huán)保標準,紫金多半不需要承擔更多的環(huán)境恢復開支。
可是,紫金礦業(yè)又發(fā)生了第二次泄露,并且污染到了廣州境內,損失也遠遠大于中金在第一次泄漏后預測的數據。
紫金礦業(yè)宣傳部長鄒永明對《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稱,紫金山銅礦濕法廠已無限期停產,至少影響一年的銅產量。
根據上杭縣政府新聞發(fā)布會通稿所述,肇事企業(yè)立即停產并進行全面整改,停產整改的企業(yè)為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紫金礦業(yè)今年計劃產銅10萬噸,其中紫金山銅礦濕法廠今年全年原計劃產量約13000 噸。
那么,銅產量下降的直接損失可以這樣計算:按照中金公司估算的銅產量減產6500噸收入降低3.69億元算,那么減產13000噸,會導致收入降低7.38億元。(以2010年下半年平均銅價為6750美元/噸計算)。
第二次泄漏后,7月20日,紫金礦業(yè)副總裁劉榮春稱,目前上杭縣政府已對水庫死魚按每斤6元進行回收,對魚苗按每斤12元回收,回收款由縣政府暫時墊資,待實際損失核查清楚后最終由紫金礦業(yè)承擔支付。
第一次污水泄漏后,上杭縣政府曾表示要在汀江上游建造自來水廠,該廠投資約需2.5億元。據了解,紫金礦業(yè)已承諾為此投資1億元?偛昧_映南稱:“看來,紫金礦業(yè)目前所有的污水處理池都是不合格的,會盡快再找一個新的地方,建一個更大的污水處理廠,計劃投入兩三個億。”
那么,銅產量直接損失7.38億元+死魚賠償2270萬元+1億元自來水廠=8.6億元,這還不包括羅映南說的污水處理池的修建,如包括,那么,這次污染造成的損失就達到了10億元。
賠償、停產損失有可能進一步放大,如果再加上品牌、聲譽上的潛在損失,以及未來環(huán)保、證監(jiān)部門的罰單,那么紫金礦業(yè)的損失可能更多。
陳景河也稱,紫金礦業(yè)這幾年作為中國的一個環(huán)保品牌,可以說一夜之間就坍塌了。
募投項目屢屢失敗
利益受損的,除了受污染領域的居民以及紫金礦業(yè)本身,還有眾多的公眾股股東。
但對于紫金礦業(yè)的投資者來說,更大的傷害還是來自募投項目的運用不力:對于上市公司來講,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股東的錢是至關重要的,可是紫金礦業(yè)對募集資金投向卻沒有多少章法可循。
紫金礦業(yè)2008年4月底在國內A股上市,募集資金凈額98億元。在募集資金投向上,紫金礦業(yè)A股上市以來對外投資項目共39個,其中A股上市募集資金投放項目8個,新增投資項目31個。
上市招股說明書承諾將募集資金中49億元投放于紫金山金銅礦聯合露采等 8個主業(yè)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截至去年底,資金投入綜合進度 82.56%,累計使用了80億元,不過,從紫金礦業(yè)投資的情況看,投資經營慘淡,紫金也稱自己在投資上會放緩。
就國內投資勘探項目來講,很多已投入了資金的礦因為種種原因中止,其中新疆蒙庫烏吐布拉克鐵礦因地方政府資源整合需要不再投入,新疆福興銅礦已探明為低品位資源且量小,無經濟價值擬不再投入;安徽馬石銅礦區(qū)已探明為低品位資源且量小無經濟價值擬不再投入;東坑金礦及銀巖錫礦探明資源難以區(qū)分探礦和生產投入,不再使用募集資金。
7月21日,中信建投有色金屬分析師張芳稱,“這樣來看,紫金礦業(yè)是先想買入勘探權,通過進一步勘探,發(fā)現儲量和品位低于預期,就會放棄,這其實相當于一種風險投資,其實,勘探權相比于采礦權來講,價格低很多,因為采礦權是投入直接產出。”
在勘探項目上,紫金礦業(yè)2008年投入了2億元,2009年投入了1706.76萬元,都是處于勘探之中,公開資料沒有顯示產出。
2006—2007年,紫金礦業(yè)在國內投資的其中兩個礦山,花了1.8億買下山東龍口金泰股權和花了6120萬買下云南富寧正龍部分股權,可是這兩個礦都全面虧損?碧浇Y果顯示,富寧正龍及龍口金泰的部分礦山儲量很可能無法開采,紫金礦業(yè)在2009年計提了無形資產減值準備1.14億元和6739.58萬元,這筆無法收回的錢說明紫金礦業(yè)近2億元的投資打了水漂。
就國外投資來講,首先是被寄予很大希望的澳大利亞Indophil公司持有的坦帕坎(Tampakan)銅金礦,該銅金礦被認為是東南亞地區(qū)最大銅金礦,已探明銅金總價值約52億美元。
去年11月29日,紫金礦業(yè)計劃斥資33.68億元要約收購Indophil公司(持有菲律賓坦帕坎特大型金銅礦 37.5%股份),并與Indophil公司簽署了《收購履行協議》,可是,要約收購于2010年7月9日終止。
除了這次赴澳收購之外,紫金礦業(yè)還在今年5月7日宣布,與中非基金共同出資2.84億美元(其中紫金礦業(yè)按60%股權比例出資1.7億美元)收購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兩銅鈷礦項目,兩礦位于世界級的銅礦成礦帶區(qū)域。
5月10日,剛果(金)礦業(yè)部長的幕僚長稱,該收購協議“違反有關規(guī)定,在剛果(金)沒有效力”。紫金礦業(yè)副董事長藍福生立即在5月11日澄清說,雖然剛果(金)政府的批準可能將會延遲,“但公司將在下個月獲得中國政府的批準”。如今已到了7月下旬,還沒有見到紫金礦業(yè)關于兩銅鈷礦項目的任何消息。
7月21日,中信建投有色金屬分析師張芳稱,“目前進行海外擴張,比較成功的案例是大型的央企,因為海外擴張受當地的政局和政策的影響比較大,壁壘也很高,對紫金礦業(yè)這樣的企業(yè)來講,可能性比較低。”
豪取國資
這次污染事故發(fā)生后,當記者致電該公司董事長陳景河,試圖采訪紫金山金銅礦的相關問題時,陳稱“不接受采訪,問宣傳部門”。
陳景河參與創(chuàng)建的紫金礦業(yè),把被一些專家認為沒有開發(fā)價值的紫金山金礦,打造成了中國黃金生產領域的一個奇跡。在不少公眾看來,董事長陳景河被視為紫金礦業(yè)的一面旗幟。
紫金礦業(yè)的第一大股東為代表福建上杭縣國資委的閩西興杭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持有28.96%股權;陳發(fā)樹控股的新華都(18.25,0.00,0.00%)持股11.69%;陳景河持有0.6%,是最大的個人股東,也是公司第六大股東。
紫金山金銅礦利潤產出占集團近60%,可以說是紫金礦業(yè)安家立命的根本。
從1960年至1980年,國家先后投入大量資金對紫金山進行勘探,但均沒有勘探到金銅。1983年,經過一系列科學鑒定,陳景河終于發(fā)現了夢寐以求的礦山,而且“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紫金山被認為同時擁有大型金礦和特大型銅礦,在后來的10年間,通過勘探證明,紫金山的預測儲量數字不斷擴大。1997年,陳發(fā)樹承包了紫金礦業(yè)的土方工程,并且,他向紫金礦業(yè)投資了4800萬元。
不過,在陳景河勘探到金銅興奮之時,紫金山金銅礦含量卻少得可憐,根據紫金礦業(yè)提交的地質報告,紫金山金礦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勘探后,福建省礦產儲量委員會批準認定紫金山探明金屬儲量C級+D級僅為5.45噸,平均品位4.24克/噸。
1998年,紫金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由國有獨資公司轉變?yōu)閲锌毓傻挠邢薰,發(fā)起人為閩西興杭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和陳發(fā)樹的新華都等。
在股份制改造時,納入評估作價的紫金山金礦儲量為35.474噸(扣除已消耗的2.29噸),平均品位1.95克/噸。
但截止到2009年底,紫金山金銅礦累計探明金金屬儲量0.2克/噸以上309噸,0.1克/噸以上335噸,銅金屬儲量0.25%以上195萬噸,0.1%以上310萬噸。
而據中國國土資源報今年3月報道,紫金山金銅礦現已累計探明金礦儲量312噸,銅礦儲量195.5萬噸,改制前后向世人宣布的黃金儲量猛增了276噸,按每克人民幣250元計,276噸黃金價格為691億元。
7月21日,知名律師嚴義明接受《證券市場周刊》記者采訪時稱,這明顯就是國有資產流失了,實際的含金量是凈資產評估的最重要的指標,進而影響到國有股權對價,是否存在人為的壓低,決定了這個行為是否是無效行為,是否應該重新評估紫金礦業(y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