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帶著喜悅、帶著回味、帶著期待,走進了2010。一片飄紅的2009的棉企,不敢說碩果累累,也可以說是盆缽有余。那一路飆升的棉價給我們帶來了又一筆新的蓄積。在這歲末年初,我們都沉浸在那危機后的僥幸和驕傲中,是客觀的歷史給了我們最現實的收獲。在這歡度之時,我們還有幾多期待?
期待之一:現有的商業(yè)庫存,是否會在新年度棉價的繼續(xù)高漲而獲得更大的收益?
期待之二:通脹預期是否會如期的到來?
期待之三:紡織出口能否在復蘇了的明年走出理想的擴展。
期待之四:棉花產業(yè)形成是否時機到來?
對于之一,我們還是先回答了后面的三者。
一.通脹預期不會如期的到來。所謂的通脹,是由于流通貨幣遠遠大于實物生產能力而出現的貨幣量大于商品量的一種供求關系失衡現象。中國的09年度的刺激政策,刺激到了哪里?是項目和規(guī)模。是把后幾年的項目提前審批下發(fā)。對企業(yè)的財稅支持和社會人均生活補貼沒有大幅的增加,人民手里的貨幣沒有出現迅速增加的現象。人民的購買力沒有明顯提高。社會物資還是極大豐富,產能還是相對過剩。特別是紡織品產能就更加過剩。所以,通脹預期不會出現超價值突破。老百姓也不會得著啥就買啥。紡織品的內銷依然是供大于求。最讓人擔憂的是,漲起來的棉花,促使了紗的銷售快暢和價格提高,那抬高原料成本的紡織成品會怎樣?當這種滯銷真的形成后,再反饋到紗,到棉花,那時的庫存棉花會是怎樣?這就是我們喜悅后的棉企2010年度最大的憂慮。
二.紡織出口是紡織發(fā)展的主要瓶頸。當質量效益型代替規(guī)模效益型和勞動密集型的產業(yè)政策調整后,紡織業(yè)的出路在哪里?我們總不能用國家補貼了的棉花、幾億農民辛苦而收入低廉的棉花做成本,再用幾千萬勞苦大眾做廉價勞動力而生產的紡織品,再用國家給予的出口退稅補貼,財政補貼,金融支持,和進口國之間的長期的貿易爭端,換來那幾個增長的出口數字和低廉的并且是不斷貶值的美元。紡織調整整合勢在必行,壓縮規(guī)模,縮小產能,降低用棉量是大勢所趨。再有那剛剛復蘇了的美國經濟,失業(yè)率是當今政府的一大民心工程,也是經濟表現的一項著眼點。紡織的過度出口,勢必形成新的貿易保護。2010,紡織出口是否可期?答案:否。
三.越來越讓我們感到危機的是,棉花資源問題。棉企的出路在于產業(yè)化。產業(yè)化就是要抓住當地和一方資源。也就是棉花種植面積。訂單農業(yè)和農民建成利益共同體,進行公司型運作,是當務之急。政策導向明朗,民心所向,時機已經成熟。晚了恐怕要被市場拋棄。這也是從傳統(tǒng)的單一經營型向新型農業(yè)型的邁進。2010應該是唱響新型產業(yè)化的主旋律。
以上三點,我們可以說期待伴隨著希望,憂慮也伴隨著夢想。把眼下的利益看的淡些,為了長期的發(fā)展,把主旋律唱響。
觀點:2010年對中國棉花市場的多重期待
來源:
時間:2010-01-05 00:45:58
作者: 責任編輯:紅狼
0
最新評論共有 0 位網友發(fā)表了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發(fā)表評論
推薦新聞圖片
熱點關注
圖片新聞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