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商水縣一名女子向媒體反映,自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期間,“商水縣糧食局脫貧攻堅小組”在她經(jīng)營的飯館欠下近三萬元餐費,至今未償還。這一事件引發(fā)了社會廣泛關注,也暴露出基層單位在公務接待和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據(jù)報道,該女子經(jīng)營的飯館多次接待“商水縣糧食局脫貧攻堅小組”的工作人員,期間產生的餐費共計29000元左右。飯館老板孟女士表示,她多次嘗試追討欠款,但對方始終未予回應。她曾一度起訴,但因嫌麻煩而撤訴。
對此,商水縣委宣傳部表示已介入處理,并承諾將分批還清欠款。然而,目前具體還款方案尚未公布,僅表示正在與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此外,有報道指出,幫扶人員欠餐館3萬餐費5年未還,縣糧食局回應稱將分期付款。
這一事件并非個例。在過去的幾年中,類似因公務用餐打白條、欠賬多年未還的問題屢見不鮮。例如,2014年,延慶縣某村委會因長期拖欠餐館餐費,導致對方停業(yè),欠款金額達9415元,至今未還。2016年,武漢江夏區(qū)某土菜館因村委會欠款15500元,蓋有村委會公章的欠條至今未結清。2015年,長武縣冉店社區(qū)的村干部也因長期拖欠飯店餐費26015元,導致飯店倒閉。
這些事件反映出基層單位在公務接待和財務管理方面存在嚴重漏洞。一些單位以“領導更換”“報銷流程復雜”等理由推脫責任,甚至出現(xiàn)“賬目未交接”“無人簽字”等問題。更有甚者,一些單位在面對欠款時態(tài)度消極,甚至以“吃飯是村務行為”為由拒絕個人付款。
針對此類問題,紀檢監(jiān)察部門已多次介入調查。例如,2018年,彭水縣紀委監(jiān)委對大同鎮(zhèn)政府欠款14萬余元一事展開調查,并表示將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2025年,商水縣紀委監(jiān)委也已受理此事,并表示將盡快查清事實,依法依規(guī)處理。
然而,盡管相關部門介入,但實際解決問題的速度并不理想。許多受害者在多年后仍難以討回欠款,甚至因此陷入困境。例如,2015年,洛川縣楊舒鄉(xiāng)政府拖欠萬三鎖3萬元餐費16年,至今未還。2014年,一位飯店老板因長期拖欠餐費被迫停業(yè),最終只能轉讓店面謀生。
這一系列事件不僅損害了餐飲業(yè)者的合法權益,也對政府公信力造成了負面影響。公眾普遍期待,政府和相關單位能夠建立更加規(guī)范的公務接待制度,杜絕“打白條”“欠賬不還”的現(xiàn)象。同時,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欠款,應盡快制定明確的還款計劃,確保受害者能夠及時獲得賠償。
“5年前扶貧小組欠萬元餐費仍未結清”這一事件,折射出基層單位在公務接待和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只有通過制度完善和監(jiān)督強化,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
|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wǎng)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wǎng)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 |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