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綿陽的一間辦公室里,55歲的張英(化名)緊緊抱住兒子,淚水止不住地流下。這是她等待了37年的重逢。7月22日上午,在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的認親儀式上,張英終于見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林文起。母子倆相擁而泣,仿佛要把這些年積壓在心底的思念與愧疚一次性傾訴出來。
張英是貴州人,童年并不幸福。8歲時父親去世,12歲時母親也離世。19歲那年,她與一名男子同居,并于1988年生下兒子何運軍。然而,這段關(guān)系并不穩(wěn)定。兒子僅半歲大時,“丈夫”便帶著他離開,前往貴陽打工,留下張英和年幼的兒子相依為命。幾個月后,村里一位大娘勸她去打工,說能幫她賺出路費。猶豫再三,張英將兒子托付給奶奶,跟著大娘踏上了遠行的路。然而,等待她的不是好工作,而是被拐騙到黑心工廠上班的經(jīng)歷。兒子的生日,她最怕過年,因為那是她最痛苦的時刻。
多年來,張英一直默默尋找兒子,但始終無果。她曾多次托人打聽“前夫”的消息,甚至與現(xiàn)在的丈夫成家后,也從未向家人提起過自己有一個孩子。她的心中充滿了愧疚和思念,每年的正月初一,她都會感到心如刀割。為了忘卻痛苦,她常常借酒消愁,甚至因此患上了白內(nèi)障。
2024年2月,張英第一次進行了采血,但遲遲沒有音訊。直到2025年2月,她在尋親人浩浩的幫助下,再次回到貴州進行了采血。僅僅半個月后,她就接到了一個讓她難以置信的消息——她找到了自己的兒子。2025年1月,江蘇尋親群眾林文起向四川公安省級團圓工作室(綿陽公安胡祥雨工作室)求助,稱自己并非親生,請求幫助尋親。經(jīng)全國公安機關(guān)打拐系統(tǒng)確認,張英與林文起符合單親親緣關(guān)系遺傳標記,具有母子關(guān)系。
7月22日的認親儀式上,張英激動地給兒子戴上大紅花,送上了一束鮮花,隨后拿出一個精美包裝的盒子,將自己存了多年的6萬元現(xiàn)金給了兒子。“媽媽對不起你,只能盡能力彌補。”她哽咽著說。林文起則緊緊抱著媽媽,一邊安慰她,一邊表示:“過去的就過去了,我們要向前看。”林文起現(xiàn)居江蘇省,從事旅游行業(yè),已有兩個孩子。他從小就知道自己不是親生,但一直心寬體胖,直到自己成為父親后,才開始真正思考自己的身世。今年初,他在警方幫助下完成了尋親,如今終于找到了親生母親。
此次認親儀式由綿陽公安、綿陽婦聯(lián)、北京緣夢公益、紅星新聞《紅星尋人》欄目、涪江觀察聯(lián)合舉辦,F(xiàn)場還有一群尋親群眾送上了錦旗,感謝民警的幫助。張英的尋子之路雖然艱辛,但最終迎來了團圓。她用37年的等待換來了母子重逢的喜悅,也讓更多人意識到,尋親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 關(guān)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quán) | 網(wǎng)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wǎng)資訊中心 版權(quán)所有 |
![]() |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