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翟曉林)昨晚,牛年央視春晚語言類節(jié)目開始首次“讀劇本”。武漢人民藝術(shù)劇院書記兼副院長周錦堂向記者透露,他們的作品也在被讀劇本之列,題材是“望子成龍”。
牛年春晚劇組已秘密成立一段時間,被重點“關(guān)注”的“漢味”小品代表周錦堂等人,更是花了1個半月的時間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期間先后否了七八個劇本。一周前,北京方面專門派來一位朱姓編劇,花了3天時間和他們一起創(chuàng)作劇本。此君來頭不小,曾為潘長江和郭冬臨創(chuàng)作過多個央視春晚小品劇本。
據(jù)了解,此次遞到牛年春晚初審的劇本,形式有些類似于《產(chǎn)房門前》,但內(nèi)容與其不同,并非為生男生女爭論,而是講述了父母、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zhuǎn)、設想其未來的故事,反映出當代社會“421”家庭結(jié)構(gòu)中長輩對孩子的過分溺愛。
周錦堂告訴記者,這個小品仍然保留了湖北小品多年來的風格樣式——強烈、鮮明、火爆,主要是大線條勾勒,沒有特別“文”的小幽默。根據(jù)故事走向,小品中也將抖出不少新“包袱”。
按小品設計,共有4位演員上場,周錦堂、余信杰、尹北琛這“鐵三角”不變,余下的一位尚未確定,但肯定會是武漢演員。
據(jù)悉,昨晚要在春晚劇組開讀的劇本共有七八個,但周錦堂對同場競爭者并未作特別打探,“畢竟最后說話的還得是作品本身”。
此外,人藝演出的爆笑喜劇《武大郎的那些事兒》如今在漢演出正酣,周錦堂等人是劇中大梁,如果演出時間與春晚排練、送審沖突怎么辦?周錦堂表示,劇中他和尹北琛的角色都已經(jīng)由年輕人接棒演出,不會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