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年代》、《養(yǎng)父》、《老馬家的幸福往事》,無論是感動的、催淚的還是搞笑的,你或許都能品味到這些中年老男人們骨子里對生活的沉淀和感悟。
——編者按
《養(yǎng)父》:N個“恰好”組成的催淚偶像劇
《養(yǎng)父》
●主演:張國立
●電視臺:江蘇衛(wèi)視
被收養(yǎng)的女孩小語,多年以后,勤工儉學找了份兼職,幫小男孩金宇飛補習功課,他們“恰好”是親姐弟的概率是多少?
被收養(yǎng)的女孩小婉,多年以后,“恰好”被力求完美的余亞男偶然碰到且一眼相中她來拍自己策劃的廣告片,她們又“恰好”是親母女的概率是多少?
被收養(yǎng)的男孩小新,被送回認領他的“父母”家,轉校之后“恰好”跟小語親弟弟同校、恰好在足球場上相遇的概率又是多少?
收養(yǎng)小語的養(yǎng)父,跟小語生父“恰好”是釣友的概率是多少?同時還“恰好”是上下級關系的概率又是多少?
……
曾經計劃過寫一部養(yǎng)父的戲,核心概念是養(yǎng)父為孩子“偷來一個完整的人生”,所以關注江蘇衛(wèi)視的開年大戲《養(yǎng)父》,卻意外發(fā)現這部親情“史詩”大戲,骨子里走的是偶像劇的路數!上述種種巧得不能再巧的巧合,通常只會扎堆出現在偶像劇里。偶像劇和現實題材在戲路上最大的一個不同點,是不關注情節(jié)的真實性,設置極度夸張或者巧合的情節(jié),其目的在于打造某個閉合情景之下細節(jié)的真實唯美或者搞笑催淚。
《養(yǎng)父》的催淚情節(jié)有多偶像劇?對比被評為最催淚韓劇之一的《天國的階梯》,收養(yǎng)及家庭重組(韓劇為家庭重組)、車禍、絕癥、失明、捐器官等悲情元素幾乎完全重合,而其間人物關系的種種超級巧合比《天國》等韓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外,偶像劇中男女一號通常會依托在某個公司之中成為同事或上下級關系(同時開展公司職場斗爭和情感波折),比如《敗犬女王》中的雜志社、《我叫金三順》中的餐廳、《巴黎戀人》中的汽車社刊等,在《養(yǎng)父》中則成了慶元樓,養(yǎng)父一邊卷入職場上的斗爭,一邊曲折艱難地跟女一號推進著情感……
當然,《養(yǎng)父》借用了最常見的偶像劇悲劇元素,并不意味著它就真的成了一部偶像劇。最關鍵的一點,演員全都是實力派大腕而非偶像派明星,他們本身所積累的生活沉淀和氣息把這部戲拉回到傳統(tǒng)親情戲的道路上。國立老師的演技已是爐火純青,將小人物的悲情善良隱忍病痛和對命運的不屈反抗演繹得淋漓盡致,已經超出言語所能煲獎的范疇。同時,童星們也充分發(fā)揮了“大不如小,小不如狗”(非貶意,僅指催淚效應)的催淚劑作用,據不少觀眾表示每集都哭甚至哭到抽風。就本人而言,相對于這類淚水如暴雨傾覆的苦情戲,更偏向于欣賞淡一點的悲傷,不需要把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蘊盛這些人生八大苦全部燉在一鍋,只需要一滴淚水緩慢劃過面孔,在開始之后墜落之前品嘗到剎那輪回間最切己的疼痛……
說到最后,又忍不住聯(lián)想,如果換成偶像劇的班底,男一換成阮經天或者元彬,女一換成宋慧喬或者陳喬恩,廚師長換成陳為民,孩子們換成兒童少年時的文根英、樸信惠和李莞,是否也能夠徹底演繹成一部完全不同風格的催淚勵志偶像劇?其實,偶像劇和現實題材并沒有絕對的分界,偶像劇也在尋求類型的突破,正在越來越朝著接地氣的方向發(fā)展(臺灣導演林清振稱之為“趨勢偶像劇”);現實題材若能吸收發(fā)掘借鑒偶像劇的成功經驗,對電視劇的發(fā)展來說,又何嘗不是一件令人樂觀其成的好事?
□婭子
《鋼鐵年代》:兩個男人的剛柔互補
●主演:陳寶國、馮遠征 ●電視臺:北京衛(wèi)視
高滿堂編劇、孔笙導演的《鋼鐵年代》,是山東影視集團出品的又一部年代大戲。故事開篇的冷槍,極其意外,由此也導致了兩個職業(yè)軍人轉業(yè)為產業(yè)工人后糾纏半生的好故事。這樣一部粗糙有勁的純爺們戲,由陳寶國和馮遠征來演,很有新意,多年以來描述普通工人的影視劇極其缺乏,特別是有影響力更是少見。同樣是高滿堂編劇、孫紅雷和劉佩琦主演的《大工匠》比較火之外,多數并不正面強攻來表現工人階級的方方面面,《鋼鐵年代》大寫鞍山鋼廠,是給過去的紅火年代樹立口碑,以此對當下觀眾產生不同影響。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本劇描寫的時間,是從1948年到1965年。陳寶國的假死,讓本是戰(zhàn)場上的對手再度變化為情場上的勁敵。陳寶國的妻子姜宏波最終改嫁給馮遠征,這是陳寶國和馮遠征大吵十七年的由頭,三人行加兩個孩子建構起的大家庭,給觀眾特別的感觸,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交叉在一起,熟人式的生存是共和國前十七年的特征之一,他們很真誠去迎接工作和生活,雞零狗碎伴著大開大闔,緊跟時代步伐又不乏簡單直接的愛恨情愁。
高滿堂給了兩個來自山東的大男人很多重屬性,業(yè)務上不必多說,有曲折和反復也一定是攻無不克。單提性格,卻是將男人塑造成女人,生命不息,有時置氣,有時怨念,有時灑脫,有時糾結,他們的拌嘴已經是深入骨髓的娛樂精神,語言上的交鋒稱為一種游戲,否則以他們特殊的身份關系,可能真要憋出病來。陳寶國和馮遠征的情份,好似《亮劍》中的李幼斌和張光北,同一個大廠和大院之內的戲碼卻更充分。不過,兩個人的“謙讓”,對姜宏波來說,卻是不夠人道。男人有時候可以只為兄弟考量,卻讓縫隙之中的女人而受傷。當然,有些觀眾會說“基情燃燒”,要是非得這么解讀,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其實,當年的產業(yè)工人都還是足夠單純的,他們嚴肅地執(zhí)行來自國家和組織的任務,而個人感情也是全面公開化,這就造就了一切都是那么激情澎湃。
□云飛揚
《老馬家的幸福往事》:北方靈魂的上海戲
●主演:林永健、吳秀波、于和偉
●電視臺:東方衛(wèi)視、安徽衛(wèi)視
年代劇的魅力何在呢,大概在于它的歷史感吧———都說此時此地發(fā)生的事情,一般50年后方能看得明白,而年代劇,正好給了我們一個從別人的生活里看清楚自己人生的機會吧?墒且徊磕甏鷦∫層^眾產生這樣的心理效應,實在是太難太難。不是說搞出了一部視覺化的編年史就真成史詩了,關鍵在于它是一本故事會,還是一部心靈史。
老實說,看第一集我就有點失望了。為什么一定要將故事發(fā)生地設置在上海呢,明明就是一群北方口音,北方靈魂的人,除了何賽飛,設在北京或者沈陽都好啊。為什么一定要讓林永健出演老馬呢,他身上似乎是天然的喜劇氣質讓我很難入戲。不是說他演得不好,而是太過用力,年代劇的芬芳不就在于那不經意間的人間真情嗎?———我不知道我這么做是對是錯,我只能按照我認為對的去做了,哪怕已經錯到罄竹難書,或者對到天地動容——— 林哥給我的感覺卻是,他都知道,如同參加了一場明知道結果的比賽。
還好里面有吳秀波的黃愛國和于和偉的莫文輝,尤其是莫文輝。誰是最可愛的人?竊以為是有無法根治的性格缺陷又忍不住想做好人的人。莫文輝的感人之處就在于他的一如既往的怯懦和義無反顧的執(zhí)著。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辛柏青的馬鳴,恐怕這是他演過的最不招人待見的一個角色了,因為編導們強加給他的所謂“正義”在觀者的眼里都成了“矯情”。
以跨年代、跨地域縱橫交錯的敘述方式,全景式地記錄了上海一戶普通人家從“文革”后期至新世紀初的近三十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力求真實地反映了他們是如何追隨時代步伐,進行物質與精神的博弈,制作者的野心實在夠大。可在我的眼中,北方口音的老馬一家人,實在是被編導們難為壞了! 醢⒆
《鋼鐵年代》
《鋼鐵年代》以工業(yè)建設史為大背景,卻沒有一味地大開大闔,而是通過鞍鋼工廠甚至幸福大院這個小窗口,透過主人公的命運和人生,讓觀眾得以一窺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好看!即使是那個時代已經過去,還是忠于當時的社會情況描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養(yǎng)父》
感人一幕幕。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只要你寬容那么一點點,生活中就會多一些笑聲、多一些感情。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老馬家的幸福往事》
挺溫情的電視劇,雖然窮可是親情還在。
如果一直是父輩當主角,估計《老馬家的幸福往事》我還會看下去,不過這片子野心太大,什么類型題材都要涉及一下,壞分子、未婚先孕、父子情、走私、商場、貪污,真沒想到后來整個演變成反腐大片,太傷人感情了。
——— 網友